您的位置: 創新驅動>領域研究>

3億年前魚化石中發現最早脊椎動物大腦

發佈時間:2023-02-08 10:27:22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佳欣  |  責任編輯:徐麗麗

一個多世紀前,一塊3.19億年前的魚化石在英國一煤礦中被發現。它的頭骨顯微CT掃描圖表明,這是迄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脊椎動物大腦。


據掃描,該大腦及其腦神經大約有2.5釐米長,屬於已經滅絕的早期輻鰭魚綱下的Coccocephalus wildi(以下簡稱C.wildi)。美國密歇根大學主導了這項研究,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研究作者表示,這一發現為人們了解今天存活的主要魚類,即射線鰭魚的神經解剖結構及其早期進化過程打開了一扇窗。


研究人員認為,C.wildi是一種早期的輻鰭魚,大小與鯛魚相當(15—20釐米長),生活在河口,很可能以小型甲殼類、水生昆蟲和頭足類動物為食。射線鰭魚的脊骨和鰭由稱為射線的骨桿支撐。


當魚死後,其大腦和腦神經的軟組織在石化過程中被一種緻密的礦物取代,這種礦物以精緻的細節保存了它們的三維結構。


鰭魚在大腦的早期形成過程中表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特徵。胚胎神經管通過前腦背壁的外翻(向內折疊)生長。這導致前腦形成在兩個不包圍腦室(充滿腦脊液的空腔)的實心半球中。這與所有其他脊椎動物的早期大腦發育都不同,例如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


但研究人員發現,C.wildi並非如此,它是輻鰭魚中唯一沒有表現出其群體典型大腦發育的例子。它的大腦以與其他脊椎動物相同的方式發育,使其不同於所有現存的輻鰭魚。研究人員説,C.wildi沒有外翻前腦,這一特徵是該群體後期進化而來。


軟組織,如大腦,通常腐爛得非常快,這意味著身體這些部位的化石所剩無幾。這就是為什麼在博物館中保存的大多數化石都是身體的堅硬部分,例如骨骼、牙齒和貝殼。因此這一偶然發現也為保存脊椎動物化石中的軟組織提供了新見解。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