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創新驅動>領域研究>

發力基層“智理” 南京建鄴八成老舊小區實現“智慧化”

發佈時間:2023-01-16 14:11:5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進入小區人臉認別、車輛進出自動登記、樓道溫度異常自動告警……在南京市建鄴區,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居民清晰感受到了社區正在變得更“宜居”,生活也因此變得更“便利”。


類似的場景已在建鄴區絕大多數老舊小區成為現實。


作為南京第一期試點城市,建鄴區按照適度超前、實戰實用、共建共用、經濟安全、服務群眾的基本思路,由建鄴新城房産經營集團(下稱“建鄴新城房産集團”)投資,引入“智慧”元素與設施,對老舊小區實施“智慧社區”(未來社區)改造,讓“有質感”的幸福生活成為轄區居民可觸及、可感知的日常體驗。


“聰明”社區有了“智慧門禁”


“識別成功,請進入!”自去年3月起,建鄴區玉蘭裏小區居民張懷裏發現,進出小區有了新變化。“以前刷門禁卡進門,忘帶門禁卡就很麻煩。”張懷裏説,現在不帶身份證,甚至不用帶手機,也能證明自己就是小區居民。

張懷裏感受到的“便利”,來自一套全新的數字系統——人臉識別測溫比對一體化門禁終端。


相較指紋和門禁卡,該終端可實現無接觸開門,一秒識別社會閒散人員和潛在風險人員,終端直連公安大數據中心,進出小區人員身份和行程軌跡資訊一目了然,一旦數據比對發現異常即會觸發警報,門禁拒絕進入或通知保安關注,極大提升了小區居住安全感。



對小區居民來説,一體化比對門禁終端的投用,基本省去了特殊時期居民出入卡口填報登記資訊、人工核驗等工序,提高了居民通勤效率,減少了車輛和行人在門口的停留時間。


融入智慧化元素,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頑癥。仍以玉蘭裏小區為例,在該小區物業管理亭內,一張視頻大屏連接小區內各種安防設備,小區內若有垃圾亂扔、車輛亂停、電動車入戶充電、人員異常聚集等情況,均能做到24小時綜合化、可視化管理。


去年10月,家住牌坊街的獨居老人張大爺做飯時打了個盹,導致飯鍋燒幹産生濃煙,觸發了智慧社區監控終端溫度異常報警裝置,物業管理人員立即到府巡查報警點情況。


“我被敲門聲驚醒後,這才想起來灶臺上的火未關,立即把火關掉,避免了一場大災禍。”説起那次經歷,張大爺至今仍心有餘悸。


八成老舊小區實現“智慧化”


玉蘭裏小區,是建鄴區老舊小區“智慧化”的縮影。目前,建鄴新城房産集團下屬的欣城物業已承擔了全區80%以上老舊小區“智慧化”升級。


2022年全年,建鄴新城房産集團已為玉蘭裏、國泰民安等68個老舊小區及部分零散、獨幢小區升級加裝了75台(套)人臉識別測溫比對一體化門禁終端,為老舊小區構建了嚴密的“可見、可管、可控、可追溯”的數字化“安全網”。


將門禁終端與社區監控監測網路連接,是建鄴新城房産集團賦能“智慧社區”的做法之一。


建鄴新城房産集團相關負責人説,社區居住人群中,老人、兒童、外來務工租住人群比例較高,我們針對社區與居民需求,提出了智慧社區系列解決方案,建立了智慧社區大數據處理中心,為居民提供涉及日常生活與居民安全的數字化服務。



“智慧社區”的數據庫中,有著社區完整的地理數據,並對其進行100%的數字孿生三維建模,可將物聯設備的實時監控數據、告警數據、社區整體數據、重點關注人員的運作軌跡等進行處理,達到“一屏管全域”。


據了解,目前由南京欣城物業提供服務的老舊小區,已實現全域5G網路覆蓋,社區各種數據資訊全部得以進行及時運算處理,在各種新興科技加持下,正在形成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居住環境。


“煥新”讓居民觸摸社區“質感”


“智慧社區”建設,老舊小區不僅變得更加“聰明”,也變“漂亮”了。


國泰民安小區是個建成近30年的老小區,過去,房屋外立面墻體滲水、表面污濁,路面開裂、路牙缺損,線路亂雜。2019年以來,經過整治改造,不僅提升了小區“顏值”,也讓小區裝上了智慧“翅膀”,極大提升了居民對城市建設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臟亂差的老舊小區,變身便捷高端的智慧小區,讓我們感覺生活的‘質感’滿滿。”王女士説。


建鄴區的老舊小區“智慧化”建設,令不少城市守望者感觸頗深。



“老舊小區智慧化改造,極大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同時也是推動住宅領域供給側改革的有效路徑,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消費升級的有效抓手。”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南京城市戰略研究院專家鄭瓊潔曾就“建鄴區智慧社區”建設給出了上述評價。


她認為,通過老舊小區智慧化改造,建立高效、有序、便捷、安全的智慧樣本,對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智慧城市、細化有著重要意義。


這也是建設者的初衷。“社區‘智慧化’的本質,就是為了讓居民樂享幸福生活。”建鄴新城房産集團董事長潘文忠説,“智慧社區”項目的建成,一方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塑造宜居業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數字化模式賦能所轄小區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産業發展,從而實現為更多居民、更多社區搭建聰明的、智慧的、便利的“未來生活”場景。(建鄴新城房産集團 供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