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衛星首批科學圖像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公佈了“夸父一號”自2022年10月9日成功發射以來,3台有效載荷在軌運作期間,獲取的若干對太陽的科學觀測圖像,最新發佈成果實現了多項國內外首次,在軌驗證了“夸父一號”三台有效載荷的觀測能力和先進性。
截至目前,“夸父一號”三台有效載荷——全日面向量磁像儀、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和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狀態正常,衛星平臺和各載荷功能性能滿足設計要求,建立了高精度穩定姿態指向、穩定工作溫度環境、可靠星地測控和數據傳輸鏈路,並獲取穩定能源,有力地保障了衛星在軌開展工作。
“以前都是用國外的數據和軟體做研究,但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觀測數據,這種感覺非常不同。”採訪中,“夸父一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甘為群感慨,如果説以前獲取觀測數據是“吃現成飯”,那麼現在就是要“燒飯給大家吃”,“這激發了我們更大的責任感,團隊也將遵循國際慣例,儘快向國內外同行公佈數據。”
實現我國首次太陽硬X射線成像
在軌兩個月期間,“夸父一號”按照既定計劃,開展了大量對太陽的在軌測試和觀測。“夸父一號”衛星系統總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諸成介紹,全日面向量磁像儀實現了我國首次在空間開展太陽磁場觀測,已獲得的太陽局部縱向磁圖的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為聚焦“一磁兩暴”科學目標,實現高時間分辨、高精度的太陽磁場觀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甘為群表示,目前,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實現了我國首次太陽硬X射線成像,提供了目前唯一的地球視角太陽硬X射線圖像,圖像總體品質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為實現對太陽耀斑展開非熱輻射空間分佈、時間結構、能譜特徵觀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我們會運用觀測到的成像,分析太陽耀斑釋放的能量中,熱輻射與非熱輻射是何種關係。”甘為群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外,作為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的3個子載荷之一,太陽日面成像儀在衛星平臺上獲得了萊曼阿爾法波段全日面像,屬國際首次,其獲得的日珥演化圖像清晰完整。另一個子載荷——太陽白光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邊緣上2個罕見的“白光耀斑”,萊曼阿爾法波段的觀測能力得到了驗證。
今年10月2日,“羲和號”也探測到一次爆發規模不小的X1級太陽耀斑,而且這是一個罕見的白光耀斑。
接下來,“夸父一號”和“羲和號”是否會開展合作,探究“白光耀斑”隱藏的太陽“身世之謎”?“目前我們正在與‘羲和號’團隊合作,研究太陽的低層大氣到底是何種動力學過程。”甘為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未來太陽觀測或將分三步走
下一階段,“夸父一號”將按照既定計劃開展並完成在軌測試,早日轉入在軌科學運作階段。同時,“夸父一號”將充分發揮3台有效載荷組合觀測的特色,加強國內外合作和數據開放共用,早日實現“一磁兩暴”科學目標,為太陽活動第25周峰年觀測和研究作出中國貢獻。
“夸父一號”只是我國太陽觀測的起點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介紹,目前科學家們正在論證對太陽實施三階段的立體觀測,“第一階段將到太陽的極區觀測,第二階段將到太陽的黃道面觀測,第三階段是抵近太陽,探測太陽低層日冕,揭示太陽活動機制。”
從“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到“夸父”逐日,中國人叩問蒼穹的腳步不曾停歇。
不久的將來,宇宙中還將頻現來自中國的空間飛行器。王赤介紹,明年我國將發射“愛因斯坦探針”,這是一顆面向時域天文學和高能天體物理的天文探測衛星,將捕捉黑洞及其爆發、引力波源電磁對應體、超新星等天文現象。2024年底或2025年初,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將發射,該衛星將通過對地球空間的全景成像,分析太陽活動、太陽風是如何影響地球空間環境的。
目前科學家們也凝煉出五大空間科學前沿探測方向,王赤介紹:“一是‘極端宇宙’,探索極端宇宙條件下的物理規律;二是‘時空漣漪’,在空間探測空間引力波;三是‘日地全景’,探測太陽對地球、對整個太陽系的影響;四是‘宜居行星’,探測係外行星,發現地球2.0;五是‘太空格物’探索空間環境的物理規律,分析空間條件下的量子效應。”
星河浩瀚,群星璀璨。中國科學家正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