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人工智慧分會承辦的“2022年中國醫學人工智慧大會”線上舉辦。會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人工智慧分會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聯合發佈的《醫學人工智慧發展前沿及趨勢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指出,我國醫學人工智慧技術開發規模佔全球總量的38.7%,近10年複合增長率為34.2%。
開發規模最大且增速最快,近10年複合增長率達34.2%
《報告》指出,90年代中期至今,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驅動著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器械眾多場景得到應用,包括健康管理、輔助診療、風險預測、藥物挖掘、醫院管理。全球醫學人工智慧領域基礎研究活躍,主要集中在醫學圖像處理、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採集和挖掘、基於基因及生物標誌物的癌症等重大疾病預測、認知障礙的早期診斷與預測四個方向。
此外,全球醫學人工智慧技術開發活躍,積累了一定數量的高技術含量和具有潛在市場價值的成果,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其中,中國醫學人工智慧技術開發規模最大且增速最快,專利申請7018組,佔全球總量的38.7%,近10年複合增長率為34.2%,國際規模指數為1.16。
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已有56個産品上市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曹雪濤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網路、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日新月異,進一步催生了數字經濟這一新的發展形態,數字經濟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也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正在醫療健康領域引發深刻變革。國家戰略的前瞻性引領、政府的強力支援、産學研醫的協作創新、需求方面的大力牽引、科研環境的高度開放,共同推動著我國醫學人工智慧的進步,我國醫學人工智慧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面臨廣闊的發展機遇。
《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在醫學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層設計全面展開,科技投入不斷增加,設立於2016年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其下設的多個重點專項在3年內資助醫學人工智慧項目25個,資助金額超過2.5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五年來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學研究的課題資助經費總額超過1.1億元。我國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管理體系逐步建立,標準制定加快推進,註冊審評路徑逐漸明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1月,已有54個國産、2個進口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産品在中國上市。上市産品主要是基於醫學影像的、加入深度學習模組的人工智慧輔助檢測軟體、基於生理數據的輔助診斷軟體或搭載了此類軟體的醫療設備。
院士專家共謀高品質發展之策:突破核心技術
此外,大會以“人工智慧賦能數字健康産業創新發展”為主題,聚焦當前行業熱點,邀請兩院院士、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數字經濟賦能醫療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之路,助力醫學人工智慧成果早日落地、開花結果。
在院士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程京教授分享了中醫傳統目診理論與醫學AI結合的實踐和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徐宗本教授介紹了新一代CT系統的應用新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學教育部·江蘇省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主任顧曉松教授在報告中指出,隨著醫工交叉的覆蓋範圍不斷拓展,醫工融合的程式不斷深化,新興醫療裝備的不斷涌現,海量醫學數據的不斷産生,最終將使醫學的形態發生根本變化,進入以患者為中心、由大數據驅動的人機協同的智慧醫學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董家鴻教授詳細講解了清華智慧健康醫療體系在基層的應用,為公眾提供集預防、診療、康復、慢病管理以及高齡照護為一體的健康管理與醫療照護聯合體。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教授在報告中講解了連接腦科學與類腦智慧的橋梁——腦空間資訊學這一全新概念,展示了當前我國腦科學的發展成果及發展趨勢。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在會上做了《奈米醫學與細胞診療技術》的報告,指出了奈米醫學的重點研發方向、應用進展及細胞生物産業對奈米技術的需求。
會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醫學人工智慧分會主任委員、東南大學萬遂人教授代表全體專家宣讀了《醫學人工智慧賦能大健康創新發展共識》,具體內容包括:持續加大醫學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力度,突破若干核心技術;大力發展新一代智慧醫學裝備研製;建立我國人工智慧醫療器械標準化體系,加快人工智慧醫療器械檢驗檢測與審批;加快推進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推廣應用;創新發展智慧健康維護保障機制,助力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安全運作;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