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科技動態>

萬里之外,中國技術備受青睞

發佈時間:2022-12-13 12:20:41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王迎霞 支雯 韓效州  |  責任編輯:徐麗麗

一條走了兩千多年的絲綢之路,繁花依舊,無關夏冬。


12月9日,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大會發表《首屆中阿峰會利雅得宣言》,宣佈雙方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未來3到5年將推進“八大共同行動”,“綠色創新”的字眼,赫然其中。


匠心鑄夢,薪火相傳。中阿科技交流深化合作,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


中國技術跨出國門


在一半海水一半沙的卡達,世界盃讓中國科技大放異彩。球員揮汗如雨的綠茵場,就是寧夏大學堅持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結出的碩果。


2020年8月,該校與卡達NAAAS集團、華新國聯(北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三方簽署12.64億美元協議,在卡達開展智慧風光互補節水灌溉系統設備及相關技術成果轉移,應用於園林綠化、農業開發等項目建設。


好技術跨出國門一路向西,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援。


2014年6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了探討設立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重要倡議。


科技部積極響應,寧夏率先行動,爭取中阿技術轉移中心落戶銀川。


2015年9月10日,于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開幕之際,中阿技術轉移中心揭牌。寧夏科技廳為中方執行機構,承建和具體管理銀川總部。


這是一個整合全國科技創新要素和技術資源打造的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和創新合作的平臺。


椰棗樹被譽為“阿拉伯民族之樹”,是當地重要木本糧食作物,然而由於關鍵技術薄弱,導致椰棗産量低、綜合利用率較低。特別是近年來紅棕象甲大面積發生,對産業安全及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


彼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已在棕櫚植物病蟲害防控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使我國有效控制了椰心葉甲和紅棕象甲的危害。


2019年9月,該院椰子研究所與寧夏中阿技術轉移開發有限公司、中阿(迪拜)技術轉移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中阿椰棗研究中心,為阿拉伯國家防治紅棕象甲、發展椰棗産業提供強力技術支撐。


“我們先後在智慧農業、醫療健康、電子跨境支付等領域實施了一批項目,中阿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關係進一步緊密。”中阿技術轉移中心主任黃瑩説。


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相隔萬里之遙,備受阿拉伯國家青睞的中國技術,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約旦馬鈴薯消費量大,但國內産量較低,主要依賴進口,在種薯育薯、機械化種植、病蟲害防控等方面存在技術需求。


為促使國內技術成果走出去,中阿技術轉移中心立項支援寧夏天啟馬鈴薯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中阿(約旦)馬鈴薯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建成試驗示範基地600畝,平均畝産3151.4公斤,增産率28%;輻射帶動基地3000畝,平均畝産2868.4公斤,增産率15.92%,有力助推當地馬鈴薯産業增效升級。


“你從大地涌出,奔流不息!”古埃及人這樣讚美尼羅河。然而,這條被兩岸人民比作“母親河”的大河,卻洪災氾濫。


寧夏遙感測繪勘查院和蘇丹非洲科技城利用國産高分衛星及無人機等遙感技術,對蘇丹青尼羅河560平方公里範圍的土地利用、地表現狀及基礎設施進行監測。


2019年底,項目順利通過驗收,不但形成了該地區洪水淹沒影響的損失評估遙感技術流程,拓展示範應用領域3項,還推動雙方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並在寧夏建立高分遙感應用創新團隊。


中國科技成果成功走出國門,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讓寧夏大學聲名大振的綠色智慧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目前在阿曼、埃及共建實驗室2個,在阿拉伯國家建立示範基地7個,開發的成套設備控制面積248.95萬畝,綜合節水21%以上,累計培訓23個國家技術人員2700余人次。


“中國農業數字化和現代灌溉方式的運用,對實現自給自足甚至農産品出口到多個國家,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年10月,埃及駐華使館前新聞參贊、埃中關係專家艾哈邁德·薩拉姆表示,期待埃中兩國在智慧農業、防治荒漠化和種植耐鹽作物等方面開展更加密切的合作,進一步推動農業共同發展。


攜手應對全球挑戰


中阿人民往來千年,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古如是,今亦是。


承載著促進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創新合作的國家使命,中阿技術轉移中心先後建設阿盟、沙特、阿聯酋(迪拜)、約旦、阿曼、埃及、摩洛哥、蘇丹8個中阿技術轉移國外雙邊中心。


他們還建成綜合資訊服務平臺,網站累計瀏覽量突破222萬餘次;舉辦四屆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組織100余場次技術推介對接活動,促成合作協議88個,有效推動我國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走出國門。


2021年8月19日,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在寧夏銀川舉辦。由科技部、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四屆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同日開幕。


上海軟中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指數知識服務應用系統等10項主推技術成果,涉及資訊技術、現代農業、智慧製造、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42個項目協議總金額超過9億元,中阿科技合作向更大外延、更高層次邁進。


在阿聯酋,佔地1500畝的紅棕象甲綜合防控示範基地運作良好。經數據分析,田間疫情診斷時間由90天縮至30天,預報準確率達80.8%以上,蟲口減退率達30%以上。


2019年,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與習近平主席會晤期間達成向中方捐贈10萬株椰棗苗的重要共識。去年12月,首批1500株在海南文昌舉行了交接儀式,目前樹苗成活率為95.73%,其中定植的263株在科學管理下成活率100%。


“這展現了兩國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等議題的決心,也將進一步促進雙方深化椰棗全産業鏈合作。”阿聯酋駐華大使扎希裏指出。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