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成果轉化>

讓更多世界級成果出自中國實驗室

發佈時間:2022-12-09 12:01:15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劉園園  |  責任編輯:徐麗麗

從北京回到杭州,黨的二十大代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吳連鋒又一頭扎進實驗室,忙得不亦樂乎。


黨的二十大開幕前夕,吳連鋒實驗室剛剛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生命早期維生素B_12的缺乏會引起成年期肥胖或生殖缺陷。如今,他正帶領團隊向代謝與衰老領域的新課題發起探索。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一戰略部署傳遞出黨和國家對科教人才的高度重視,堅定了我們勇攀科技高峰的決心。”吳連鋒説。


一所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型高等學校


“讓更多世界級成果出自中國的實驗室。”5年前,就職於世界頂尖醫學院的吳連鋒被西湖大學的招聘“廣告”打動,這正是他尋覓已久的中國科研平臺。


短短5年時間,這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援的新型高等學校,已然誕生一個又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世界級科研成果。


11月下旬,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閆湞實驗室在《細胞》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揭開葉綠體蛋白轉運之謎。


“這個課題的研究始於3年前,我在西湖大學的實驗室建立之初,可以稱之為‘初心’。”閆湞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她將繼續探索葉綠體生成與穩態的相關機制,用基礎研究為農業和生態領域相關問題奠定理論基礎。


疫情之初,西湖大學關於新冠病毒的相關研究更是吸引全球目光:周強團隊在世界上首次捕捉到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瞬間狀態;郭天南團隊在新冠重症患者血清中找到一系列生物標誌物……


“基於尖端基礎研究的紮實實力,西湖大學聯動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促進新發現、新成果快速轉化為新型藥物、治療技術,目前生命科學領域已孵化了11家高科技企業,總估值超過百億元。”西湖大學成果轉化負責人王廷亮介紹。


一個可以安心做科研的地方


西湖大學的“土壤”中,到底藏著什麼奧秘?


吳連鋒談到,當前西湖大學的硬體設施水準,在許多領域已基本達到國際水準,甚至在某些層面超越海外研究機構。閆湞也提及,學校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完善的公共科研平臺。


僅僅這些,當然還不夠。“為科研和教育提供創新的土壤,是西湖大學一直以來的努力。”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一語道破。


“我很欣賞西湖大學的理念,這是一個可以安心做科研的地方。”閆湞説,西湖大學不看學術頭銜、不數論文數量,只希望大家安心於自己的科研,做出重大研究成果。


吳連鋒也深有體會:西湖大學鼓勵自由探索、強調原始創新的科研氛圍,讓科學家們更有底氣和信心;學校還鼓勵學科交叉,為科研人員創造交流機會,這為他提供了不少科研靈感。


“這裡寬鬆的學術氛圍、先進的科研條件,尤其是創新導向的科技評價標準,讓青年科學家們能夠排除雜念、自由探索,敢於做開創而不跟隨的研究。”西湖大學科技合作部負責人如此總結。


一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搖籃


築巢引鳳。這樣一片創新的土壤,很快吸引一批頂尖科學家和優秀學生的加盟。


5年來,與西湖大學一起“白手起家”的吳連鋒見證著學校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從最初的幾位特聘研究員(PI)、19名博士生起步,到如今已引進超過200位世界一流科學家,招收1200多名博士生和400多名博士後,並在2022年首次招收本科生60人。


“現在,不僅僅是我這樣的年輕教授來了,還有一批在國外功成名就的資深教授也紛紛加入學校。不僅僅是國內的優秀學生選擇在這裡讀博,每年還有近20%的海外優秀留學生來這裡讀博。”吳連鋒説。


在人才培養上,西湖大學也與眾不同:實行多學科人才培養計劃,一個博士研究生可同時選擇兩位及以上不同領域的導師;針對2022年首批本科新生,學校建立書院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跨文化、跨專業的交流與合作中成長。


“西湖大學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世界前沿科學技術的引領者。我們將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為世界文明和人類進步作出貢獻。”施一公説。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