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者只需用言語簡單描述自己希望看到的畫面,AI便可自動生成相關畫作……近期,網上#呼叫AI幫我畫#的話題引發廣泛討論。
據了解,AI繪畫就是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來創作繪畫,AI演算法通過從一組訓練圖像中學習來創建一幅畫,然後根據訓練圖像的風格創建一幅新畫。用AI來作畫並非新鮮事,但之前囿于技術水準並未得到太多人關注。近年來,隨著AI技術的成熟,AI繪畫也吸引到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有關AI繪畫是否存在侵權等問題,開始成為網路內容版權糾紛的關注點。AI畫出的畫,版權到底歸誰?AI是創作藝術,還是竊取藝術?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對此展開採訪。
AI繪畫2秒鐘出圖
涌現大量相關平臺
將畫面中的內容填上“麥田、村莊、風車、麥垛”,風格選擇油畫,藝術家選擇凡·高,尺寸1:1,不生成迴圈紋樣……在人工智慧AI作畫網站畫宇宙上,記者按照提示將各項指令輸入後,僅兩秒鐘螢幕上便生成了一幅酷似凡·高畫風的油畫作品,之前填寫的內容畫中都有呈現。
記者使用的是目前流行的AI繪畫工具。據了解,這是一種建立在人工智慧演算法上,經過深度學習,能夠自動迭代,可根據用戶指令自動繪製出圖畫作品的軟體或平臺。它最根本的基礎技術與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AlphaGo是相通的,都是讓系統深度學習人類的作品,從而産生模倣行為。
今年以來,國內AI繪畫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手機App、網頁、電腦軟體、微信小程式,人們可以隨時在各個平臺上體驗作畫的樂趣。使用方式均為“以文生圖”,只要你把想法通過文字形式輸入,隨後就會被演算法驅動變成一張圖畫。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AI繪畫平臺都供用戶免費使用。
AI畫作水準如何?記者在測試多款繪畫工具後發現,雖然有時會因用戶關鍵詞描述不清等原因,使得AI生成的圖畫看上去較為怪異,但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初學者或者沒接觸過繪畫的人,不太可能畫出AI那樣水準的畫作。
AI繪畫的迅速發展也得到了市場的回應。記者在“閒魚”平臺上看到,有大量出售AI繪畫作品的帖子,如“13.7元30張,5分鐘內免費出樣圖”“可定制,10元一張,量大從優”等。不少賣家聲稱是由“職業畫師調教”,保證品質。在多個網購平臺,還有賣家專門售賣“AI繪畫關鍵詞”。
與此同時,招聘軟體上也有相關職位出現,工作內容就是使用AI繪畫生成不同風格的插畫,篩選後精修。
今年6月份,國外某知名雜誌當期拼貼風格的封面便是用AI繪圖工具生成的。該雜誌編輯部表示,他們輸入的繪圖指令,正是這次的報道主題“人工智慧新前沿”,在嘗試了250余次之後,最終確定了這版封面。
來自山西大同的自媒體人劉暢(化名)告訴記者,之前他們微信公眾號的配圖大多是從網上找現有的圖片或者找畫師定制,花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卻很少能夠符合自己要求,有了免費的AI作畫工具之後,終於不用再為此發愁了。
作品成AI模倣對象
AI繪畫存版權爭議
和許多人一樣,上海某動漫公司插畫師趙原(化名)也在關注AI繪畫的發展。
“這幾個月,我們公司員工一直在討論AI作畫,但對於AI創作出來的到底是不是藝術品,大家莫衷一是。不少人覺得AI繪畫就是模倣,冷冰冰的演算法中沒有思想,算不上藝術品。”趙原説。
那麼,AI繪畫能否構成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呢?
國家智慧財産權專家庫專家、高文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正志告訴記者,我國著作權法中針對作品的獨創性具有明確規定,作品必須具備獨創性和可複製性。
“AI畫作看似機器生成而非人類直接完成,但其實質卻是應用演算法、規則和模板的結果,是一種演算法創作,體現的是開發者的思想與腦力勞動,明顯有人類的前期介入。這一生成內容涉及人類思想表達,具有獨創性和可複製性,滿足了作品‘可版權性’的要求。”王正志説。
王正志認為,市場上的AI繪畫軟體中,AI畫作的繪畫風格與繪畫內容都是由用戶自行決定的。AI畫作與普通畫作一樣,可以體現一定的智力水準和作者的個性化表達。AI沒有獨立人格,看似不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者,但“機器學習”過程是一種類人化的創作行為,其生成內容具有思想表現形式的作品外觀,應當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
同時,有知名藝術家在社交平臺抱怨道,自己的作品最近成了AI繪畫的模倣對象。他在網上搜索自己名字時,蹦出的都是AI的畫,而自己的作品卻被淹沒了。
記者注意到,“喂”給AI的作品有很多都是被無授權轉載的,直白地説就是盜版。目前網上有很多人發帖稱,通過AI獲得的作品和一些畫師的風格很像,有些作品類型幾乎就是“複製粘貼”。還有很多畫師聲明,“禁止將我的作品用於AI作畫”。
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用大量受版權保護的創意作品訓練AI是否違法?
在版權問題上,AI繪畫軟體TIAMAT和Midjourney都選擇在素材庫中使用無版權的圖片,以規避版權爭議。百度公司表示,如果相關平臺未來開放出來的生成圖片侵犯到原作者權益,百度會提供投訴反饋通道,為相關權利人提供權利救濟渠道,迅速處理。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黃群輝説,對作品非商業用途的學習,是法律允許的。即單純將現有圖片作品用於學習本身是不違反法律規定的。畫家作為著作權人,有權禁止別人使用其作品進行謀利,但不能禁止個人的學習、研究或者欣賞行為,這也是法律對作者權利的限制。
“著作權法保護表達而不保護思想,如果AI軟體是在學習圖片的創作思想,而非簡單地複製粘貼,這種情況下是不侵權的,不需要獲得授權和支付使用費。如果AI軟體只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原畫作,那就需要獲得授權並支付使用費。”黃群輝分析説。
在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何可人看來,作者聲明“禁止將我的作品用於AI作畫”,卻不一定能産生其預想的效果。“只要作品公開,便等於允許公眾接觸、欣賞和學習,無法禁止被AI數據庫抓取。若AI的這種學習和借鑒處於法律允許的合理限度之內,從鼓勵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文化發展與繁榮角度,這種過度限制也未必會得到法律支援。”
何可人説,目前著作權法所稱的作者必須是自然人,所以AI不能成為作者。若軟體僅由開發者自行使用,由此産生的AI作品的著作權應歸屬於開發商。
“若軟體已被推向市場,由廣大用戶使用,實際上可以看作是用戶委託人工智慧開發團隊按照其要求,運作人工智慧軟體完成其指定的作品創作,由此産生的作品實際上可歸為著作權法中的委託作品,其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何可人説。
完善版權相關規定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因AI繪畫技術快速發展,加上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理論與實務界均存在爭議,目前對AI作品所涉的侵權證明和維權仍然是較為複雜的問題。
黃群輝説,判斷AI畫作是否侵權,通用的判斷標準是“接觸+實質性相似”。具體來説,就是需要侵權人具備接觸作品的可能性,且兩幅作品具備實質性相似,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構成侵犯著作權,不能僅僅以“感覺兩幅作品風格很像”來認定侵權。
在何可人看來,由於目前AI技術發展變化較快,素材選取隨機性較強,糅合方法越發具有模糊性,“抄襲”的痕跡也容易從技術角度規避,該類案件在取證和舉證方面面臨較為困難的局面。
“從實踐層面,當畫師發現自己發佈在公共平臺的作品存在被抓取作為AI學習素材的可能性,甚至已經在生成的AI繪畫中看到了類似體現,為了維護自身權利,建議可及時與相應的網站或軟體公司聯繫,要求其刪除自身作品的相關數據。同時,應注意保存作品被抓取利用和抄襲的證據,並視需要進行證據的固定和及時保存。”何可人説。
對於AI繪畫中存在的種種版權問題,王正志建議,及時完善現有法律制度的有關規定,廣泛宣傳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同時凝聚行業共識,及時形成AI繪畫領域關於版權的工作指引和行業規範。
今年8月,美國遊戲設計師Jason Allen用一張AI繪畫作品《太空歌劇院》,拿下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術競賽一等獎。這讓大眾對AI繪畫觀感發生了較大轉變——AI繪畫或許已經超越人類繪畫水準了。
對此,有些人認為,AI發展得越來越快後,畫家會面臨集體失業。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普通畫師可能受到較大衝擊,但我覺得AI繪畫和人類創作並非‘你死我活’的關係,畫師可以利用AI進行輔助類工作,在畫師創作時為其提供資訊和靈感,拓寬思路,它還降低了繪畫門檻,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參與其中。”趙原説。
黃群輝認為,將來AI繪畫和畫家作畫或不存在版權糾紛,兩者會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將來智慧化的AI繪畫軟體,不再是複製粘貼的抄襲,而是在深刻學習的情況下,形成自身獨有的素材庫,這些素材可以通過不同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作品供篩選使用。這些作品給觀眾呈現的多是繪畫技巧,但“不夠人性化”。而畫家的作品則相反,除了創作技巧外,給觀眾呈現得更多是人性化的思考表達,兩者的創作重點將完全不同。所以,AI繪畫將會是一類獨立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