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首款支援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服務的華為Mate 50智慧手機引人關注。
以各大手機廠商“撞期”為主要特點的智慧手機秋季發佈會,是觀察行業走勢和技術創新的重要窗口。今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和蘋果公司的旗艦款手機均配置了可與衛星通信的相關功能,推動手機直連衛星概念持續走熱。
手機廠商的帶動,加上人們對永不失聯、永遠線上的渴望,讓衛星通信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智慧手機接通“天地線”
作為全球首款支援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慧手機,華為Mate 50在無地面網路信號覆蓋的環境下,仍能發出文字和位置資訊,並支援生成軌跡地圖。
早在華為該款新機發佈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首席執行官余承東就曾預熱:Mate 50將具有一項“捅破天”的技術,這一技術應用的北斗短報文由國防科技大學北斗團隊研製的衛星無線電測定業務地面系統接收。
短報文通信服務是北斗系統區別於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大特色,但北斗一號、北斗二號的短報文通信能力均為每次最多傳送120個漢字,難以滿足各類不同場景應用及用戶需求。
國防科技大學北斗團隊短報文技術負責人李井源説,數據量的增長以及需求的持續擴張,意味著項目團隊不能直接繼承北斗二號信號處理架構,唯有從信號體制上實現突破,短報文通信能力方可從量變到質變。
該團隊研製的衛星無線電測定業務地面系統,可支援每次最高傳送1000個漢字,並支援語音和照片傳輸。相較于北斗二號,該系統將短報文通信服務容量提升了約10倍。此外,行動通訊和北斗短報文的融合使用,也有效提升了北斗短報文的通信服務能力。
儘管北斗短報文走進大眾手機,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運營支撐,但李井源坦言,北斗短報文采用高軌衛星進行信號收發,手機與3.6萬千米外的北斗衛星通信,信號還是有點微弱,通常作為搜救等應急通信手段。目前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系統正在加速建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手機用戶可以通過低軌衛星享受到更高速率、更大容量的報文及語音圖像通信服務。
相較于高軌衛星,大頻寬、高性能全球覆蓋、低時延、低成本的全球互聯服務低軌衛星已成為科技巨頭佈局的熱點,比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是以“手機+低軌衛星通信”構築網際網路産業新賽道。
但是,這條路徑想要走通,還需持續發力,至少從“星鏈計劃”的終端來看,需要直徑0.48米的碟形天線支援,普通智慧手機還無法作為終端。
手機直連衛星可作為地面通信的補充
簡單地説,手機直連衛星通信就是“把基站放在衛星上”,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的“衛星手機”,都只是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服務相對簡樸的方案,通話體驗與人們的理想還相去甚遠,但業內人士依然為手機廠商們點讚。
在賽迪研究院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彭健看來,智慧手機産業銷量同比增長緩慢,創新發展空間趨於飽和,競爭環境複雜。因此,瞄準前瞻性、革命性的創新技術,加快推動手機産業與低軌衛星通信産業的融合發展,能夠滿足用戶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是搶佔未來手機産業制高點的重要佈局。
像銥星(IRIDIUM)衛星行動通訊星座系統、全球星(Globalstar)衛星行動通訊系統,雖然未真正進入過消費市場,但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掀起過一波産業風潮。
“不過目前,手機直連衛星的功能仍為地面通信的補充。”彭健指出,其商業成長空間與後續的技術、法律、應用等相關領域的完善有著密切的關係。
“功能相對單一、資費高昂、實際使用頻率不高等,時至今日,限制衛星通信進入消費市場的阻礙依然存在。”通信行業獨立分析師柏松説,“手機廠商們寄希望於衛星通信服務增強其手機業務的競爭力,雖仍有長路要走,但這是手機産業從參數競爭轉向技術競爭的重要嘗試,對其自身的發展及全産業鏈的創新升級意義重大。”
柏松強調,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業務及其技術還處於早期探路階段,對一些消費者來説,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這個功能,但它的剛性需求顯而易見,在人煙稀少的地區,在光纖和基站不方便布設的地區,一部能夠直連衛星的手機是探險家和科研人員等必不可少的裝備。
不過,儘管衛星通信服務仍存在許多技術挑戰,但從整個智慧手機産業來看,即將到來的功能進化仍然十分值得期待。
如T-Mobile首席執行官邁克·西弗特所言,每個擁有手機的人,都感受過處於信號盲區時的焦慮,在一個用戶越來越依賴網路連接並擔心失去連接的世界裏,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送資訊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
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在終端設備競爭激烈的今天,除了深耕拍照功能和系統配置之外,開闢新的賽道,在一眾手機中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對手機廠商來説尤為重要。隨著航太科技和資訊通信産業的不斷進步,衛星通信産業發展一日千里,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路線也已日漸清晰,落地應用模式不斷創新。
比如,衛星通信基本能夠覆蓋人類所能觸及的所有活動範圍,因此常被用於地質勘探、遠洋運輸、森林巡護等特殊領域。
在知名科普博主張弛看來,目前在東海從事海洋捕撈的漁民,他們所用的專業衛星電話速率很快,甚至能夠直播。因此,目前市場上只能發送位置和求救短信的手機,對他們來説並不具備吸引力。但是,天地網路一體化、消除手機信號覆蓋盲區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於衛星系統建設雙向通信和寬頻通信,是未來通信産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工信部電子資訊司副司長徐文立介紹,近年來,工信部大力支援北斗短報文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不斷改進工藝、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服務基礎設施逐步健全。2022年上半年,新進網手機中有128款可支援北斗相關服務,出貨量合計1.32億部,出貨量佔比達98.5%。
2020年,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計劃之中。近日,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稱,我國首顆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衛星——中星26號將於2023年初發射,該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系統設計和運營服務整體性能匹敵國際水準的高通量衛星,它的發射將全面開啟我國衛星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新時代。
此外,衛星通信作為6G時代最重要的潛在技術,是地面通信網路的重要補充。面向6G時代,運營商、零部件廠商、設備商等整個衛星通信産業鏈上下游都在積極佈局。雖然短期內手機衛星通信只能起到補盲通信的作用,但主流手機廠商加速擁抱衛星通信領域,意味著屬於“智慧手機+衛星通信”的新興賽道已鋪就,只是,跑出怎樣的成績,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延伸閱讀
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或催生新的應用場景
近年來,相較于傳統的中高軌衛星,佈局以高頻寬、低時延等技術優勢為特徵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成為下一代通信網路的重要發展趨勢。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衛星工作軌道高度和系統複雜程度與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通信系統不同,因此兩者在單星技術、規模、成本上存在差異,最終導致系統建設與運營成本以及系統可靠性的差異。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的技術特點也對地面終端設備提出了不同的技術和性能要求。
此外,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可以採用蜂窩通信、點波束、多址、頻率復用等技術,且通信具有全球覆蓋、低延時等方面的優點,可以支援線上遊戲、視頻通話等實時或近實時數據傳輸,在與地面通信骨幹網融合後可能將催生出新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