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迭代的技術變化和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背景下,地球觀測組織(GEO)2022年會議周(以下簡稱會議周)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迦納阿克拉召開。本次GEO會議周以“全球協作賦能地方”為主題,聚焦非洲乃至全球的能力建設和落地應用。
隨著人們將目光投向即將在非洲召開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此次會議周將成為展示全球合作如何加快利用地球觀測影響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平臺。
中國技術賦能非洲農業
在開幕式上,GEO中國聯合主席、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線上發表致辭稱,當前,隨著地球觀測技術不斷發展,其廣泛應用已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過去一年,我國地球觀測技術在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際社會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縮小數字鴻溝提供了技術和數據支撐,也為全球共同發展貢獻了科學決策資訊支援。
國家遙感中心主任趙靜介紹,地球觀測技術作為人類觀測地球、認知地球、解決重大全球性問題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已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自然資源管理、國際災害防治、氣候變化應對、糧食安全保障等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強大的動力。中國對地觀測能力日益提高,在對地觀測基礎設施、數據、技術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
在“基於國家GEO的可信決策和影響”邊會上,國家遙感中心副主任劉志春圍繞中國參加GEO工作部際協調小組的組織架構、運作模式和主要成果進行了經驗分享,闡述了中國GEO及其協調機制的年度和中長期目標。他表示,中國GEO取得的顯著成效離不開中國GEO部際協調小組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援。
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農情遙感雲服務平臺(CropWatch),是全球農情監測的重要力量,持續為全球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農情資訊監測雲服務。
在會議周“創新農業監測增強糧食安全”邊會上,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曾紅偉博士做了題為《非洲農業監測能力建設》的報告,他提到,依託CropWatch全球農情監測雲服務平臺,團隊為莫三比克農業部定制了農情監測系統,填補該國的空白,入選2020年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最佳農村解決方案。
中方一如既往踐行承諾
9月剛剛舉辦的首屆中國GEO大會,旨在推動中國GEO各界進一步參與GEO活動。事實上,近10年來,中國致力於與國際GEO各界合作,提供地球觀測服務和産品,積極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中方向GEO秘書處提交的國家報告中提到,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一直高度重視能力建設。今年,AOGEO國際培訓班將其能力建設網路擴展到了非洲和美洲,來自40個國家的600多名年輕學者參加了此次培訓班,形成了一套關於面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地球觀測知識的優質培訓課件。
在防災減災方面,中國GEO全球災害數據應急響應機制(CDDR)面向受災國和國際組織需求,提供中國高解析度衛星數據和災情分析産品。截至今年10月,中國通過該機制為全球35起重大緊急災害事件提供了數據和資訊服務。
此外,近20年來,CropWatch始終堅持向公眾提供農情監測資訊共用服務,提升發展中國家的農情監測水準,增強全球農情資訊透明度,為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成員,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白玉琪表示,在GEO多邊合作的舞臺上,只要“多作貢獻,作好貢獻”,中國在GEO中的影響就會持續地發揚光大。
趙靜表示:“中國GEO將進一步加強深入研究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在糧食安全預警、生態環境監測、氣候變化應對等領域開展合作,積極分享地球觀測合作服務地方需求的有益經驗和成功做法,進一步推動發展中國家在GEO中的深度參與。我們希望通過共同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閉幕式致辭中,張廣軍指出,GEO正處於深化發展的關鍵節點,既是面向2016至2025年戰略執行計劃的衝刺階段,又是為第三個十年做好謀劃的籌備時期。他呼籲GEO各界通力合作,基於過去取得的成績、總結過往的經驗,繼續從全球、區域、國家乃至地方等不同尺度推進地球觀測協同發展。中國也將繼續踐行成員國承諾,履行聯合主席國使命,為GEO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