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成果轉化>

科技創新引領能源轉型“先立後破”

發佈時間:2022-11-04 10:41:35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佳星  |  責任編輯:徐麗麗

“既要逐步實現碳減排,又要保持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是一個挑戰。”在11月3日舉行的2022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技術的進步正在不同的行業、産業實現這樣的“雙贏”,未來將有更豐富的創新天地。


“必須堅持創新引領,在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的同時,走出一條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貿促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會長任鴻斌認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正在帶來綠色、低碳、數字化熱潮。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成為會上熱議的話題。與會專家認為,要實現能源轉型的“先立後破”,科技創新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科學利用等方面不可或缺。


重新認識能源資源稟賦,越轉型越安全


如何理解能源轉型中的“先立後破”?杜祥琬解釋,“立”的前提是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在對資源基礎正確認知的基礎上“立”,“立”好了之後,再逐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利用。


因此,在“先立後破”的過程中,重新認識我國資源稟賦是基礎。杜祥琬説,一提到能源資源稟賦經常聽到6個字“富煤、缺油、少氣”,這一提法忽略了我國還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也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


過去十年,我國在可再生能源“立”的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魯俊嶺介紹,中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增長了12倍左右,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消費比例持續提升,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總量的11.8%。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還記得十年前他在中國科學院太陽能行動計劃的支援下做過的分析,那時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成本的4倍,而今其成本已經與煤電持平或更低。而近幾年輕質、高強度風車材料的出現也解決了風電普及問題。“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太快了,就連我們在學術領域的人也時常感到吃驚。”李燦説。


“一方面,有化石能源領域的‘富煤缺油少氣’,另一方面,又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這是我國能源的基本國情。”杜祥琬指出,在這樣的基礎上,能源越轉型越安全。河南蘭考4年來的試點表明,能源轉型是給能源做了“加法”,增加了很多原來沒有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越轉型越安全。


人工智慧或將發揮巨大作用


新技術、新模式、新賽道也成為先立後破、推動能源轉型的強勁動力,人工智慧技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有分析評估認為,人工智慧相關技術會在整個雙碳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貢獻70%的力量。”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促進辦公室首席代表武雅斌説,能源利用是非常複雜的綜合課題,智慧能源將有可能使得可利用的能源種類越來越多,通過多元化實現能源安全、能源轉型。


例如,潮汐能由於收集困難、供能不穩定等難以得到利用。但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能源將有望把這類新能源平穩地輸入到電網中去。


“資訊化可推動千家萬戶實現對能源的高效利用。”杜祥琬表示看好能源數字化的前景。他描繪了未來能源科學利用的場景:未來的用戶可以通過數字化資訊了解太陽能、風能、核能的實時動態,自主選擇不同的儲能體系中的能源,通過智慧電網實現能源的科學利用。


同時,他也指出,要實現能源的科學利用、輸出優質能源,需要靈活性能源、儲能、智慧電網等做好整合,涉及能源、電網、資訊化、數字化等多領域、多學科的聯合攻關,仍需不斷創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