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各種“智慧現象”?智慧學科未來如何發展?近日,在2022全國人工智慧院長論壇上,北京大學智慧學院院長朱松純通過回顧人工智慧的歷史與現狀,給出了“從弱人工智慧向通用人工智慧轉化,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經之路”的學科趨勢研判。
近年來,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社會建設的新機遇。智慧科學的研發和人才培養是服務國家科技興國、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舉措。9月13日,教育部發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智慧科學與技術成為交叉學科門類中的一級學科。
記者了解到,2002年,北京大學成立全國首個智慧科學系,最早設立智慧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全球智慧學科的誕生地。本次論壇以“新時代智慧學科的定位與發展”為主題,圍繞智慧學科的內涵、外延、學科體系,智慧科學與電腦科學的區別、各類高校的智慧學科、智慧學院與智慧研究院如何協同發展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朱松純在智慧學科前沿進展與展望主題報告中提到,上世紀末以來,“符號落地”“常識獲取”,是籠罩在人工智慧領域上空的兩朵揮之不去的“烏雲”。
他認為,未來人工智慧發展有三大趨勢:一是電腦視覺、多智慧體、機器人學、機器學習、認知推理、自然語言理解等六大領域的交叉、融合與統一;二是智慧學科的對外與理工醫等學科的交叉、升級、開拓;三是人工智慧與人文社科的碰撞,以及未來人機共存的智慧社會的治理問題。
北京大學2022級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開班儀式也同步舉行。朱松純分享了北大“通班”建設經驗,以培養“通識、通智、通用”的複合型智慧學科人才為目標。他提出,要堅持“為機器立心,為人文賦理”的價值追求,實現以中國之思想, 創世界之科技,力圖建設具有北大特色、中國特色的“雙一流”智慧學科。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院士也提到,當前的人工智慧面臨指數級複雜性的任務,常識與直覺的關係、情感創作與想像力等問題。“有問題的學科才有生命力”,而解決人工智慧當前面臨的問題,途徑就是回到腦認知和神經科學領域,從人類大腦和智慧中獲取靈感和啟示。
圓桌論壇“新時代智慧學科的定位與發展”為主題,圍繞智慧學科的內涵、外延、學科體系,智慧科學與電腦科學的區別、各類高校的智慧學科、智慧學院與智慧研究院如何協同發展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會議由北京大學主辦,ACM中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協辦,北京大學智慧學院、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大學王選電腦研究所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