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科技動態>

控制論原理讓機器更容易“理解”人

發佈時間:2022-09-01 11:03:38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董映璧  |  責任編輯:徐麗麗

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科研人員運用生物控制系統原理開發使機器更容易“理解”人的技術。這些機器包括先進的運動模擬器、醫療設備和工業控制系統。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感測器》雜誌上。


目前,人在生物控制系統中被作為一種不穩定元素,因為人類具有不同的反應時間、不同的身體特徵、會産生疲勞等。客觀評估人的狀況對機器來説是一項不平凡的任務。但與此同時,生物控制論發展的成功正取決於機器學習“理解”和“考慮”人當前生物參數的程度。


南烏拉爾國立大學科研人員基於心電圖數據方法,創建了一種把人體在與控制論系統交互時的反應數字化的技術。


研究人員表示,建立生物控制系統的主要問題是對外部刺激的反應時間、身體或神經疲勞以及人的其他特徵的可變性。心電圖信號是關於一個人當前狀態的最容易獲得和最準確的資訊。研究人員使用了高靈敏感測器,它甚至可通過組織讀取心電信號。得益於此,未來可直接把這種感測器裝入衣服中。這種設計有助於在沒有醫生參與的情況下完全控制心電圖。


研究人員稱,這種心電圖記錄方法比當今心臟病學中使用的經典方法具有優勢,因為它以更簡單的程式提供了相同的詳細資訊,而且不限制人的活動。例如血糖水準的變化在心臟病學中是被忽視的,這是心電圖等值線的變化,傳統上被認為是“正確”診斷的障礙。而對於胰島素的變化,用這種方法記錄的血糖水準變化所需的時間為30—50秒,而當前常用方法是20—30分鐘。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