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數據就沒有交易,健康發展的碳交易市場離不開完善準確的碳排放大數據。今後,這一數據將可能由衛星、飛艇、無人機和地面綜合能碳應用管理平臺即時實現。7月30日,空天地一體化碳源碳匯綜合監測管理治理平臺“綠色大腦”在京發佈,揭開“數字雙碳”精準化新時代的序幕。
數字雙碳高峰論壇暨雙碳城市綠色大腦新聞發佈會現場
記者從當天在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研究院召開的數字雙碳高峰論壇暨全國首創雙碳城市“綠色大腦”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綠色大腦”集合了衛星遙感監測系統、飛艇遙感監測系統、無人機監測系統和地面綜合能碳應用管理平臺及相關數字化智慧化治理系統,構建了城市上空“500公里(衛星)-20公里(飛艇)-100米(無人機)”城市外源空間大氣溫室氣體和生態環境實時監測網路,同時將城市工業、能源、建築、交通、農業及居民等碳排放主體全面接入地面綜合能碳應用管理平臺,城市管理者即可全方位實現對各類碳排放主體的實時監測和管理。
精準監測和管理碳排放數據的“綠色大腦”,將進一步助推碳交易市場發展,從而以金融杠桿的力量服務於我國“3060”碳中和戰略。
碳中和評價體系聯合實驗室共建簽約儀式
會上,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碳中和分會與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碳中和評價體系聯合實驗室”,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進行了職能拓展,現場與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産業與規劃研究所、中國標準化協會綠色低碳專業委員會、中國聯通智慧城市研究院、中國通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化創新(北京)科技研究院等12家新成員舉行實驗室聯合共建簽約儀式,聯合實驗室將在雙碳園區、雙碳城市的標準化建設、工業碳排放指數及碳監測、碳管理等方面展開研究。碳中和評價體系聯合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碳中和分會執行會長常青向記者介紹,“綠色大腦”所構建的覆蓋各領域的“空天地一體化”碳源碳匯綜合監測管理治理平臺,可以實現碳排放及碳匯的核算、核查、核證、生態環境評估及修復核查,提供碳雙控管理、能源分項計量、碳排放測算、碳減排測算、能耗預測、能效評估、優化控制、相關治理、故障預警等專業服務,有效解決碳排放數據的精準監測、管理、治理問題,為各級黨委政府開展雙碳領域的政策制訂、實施、監督、考核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為碳源碳匯交易主體摸清自身碳源底數、積極參與碳匯交易提供可信的數據來源,有望成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中國工程院院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劉先林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劉先林等來自國家級科研院所、成都洛陽等市政府駐京辦、行業協會和企業的代表參加了當天的會議。劉先林院士從專業角度闡釋了“綠色大腦”體現出的創新性,認為這是“以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生動體現,體現了參與平臺研發的各單位科技工作者的主動擔當作為。他認為,衛星遙感技術領銜的空天地一體化平臺服務於國家雙碳戰略,具有很多鮮明的優點,是大勢所趨。
國家遙感應用工程研究技術中心智慧城市工程部部長王大成主持了會議。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國務院參事徐錠明,生態環境部原總工程師、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楊朝飛,工業和資訊化部原節能司司長周長益,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黨支部書記殷學斌,英國皇家化學會院士、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新興産業分會會長肖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碳中和分會會長周宏春教授等專家學者切實可行的落地實施方案等課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