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人工智慧>

這些年輕人,用AI“溫暖世界”

發佈時間:2022-06-30 10:30:42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劉 峣  |  責任編輯:徐麗麗

初雯雯(右一)和團隊成員在觀察灌木柳。

資料照片 


紅外錄影機拍攝的河狸照片。

資料照片 


河狸在野外修水壩。

資料照片 


近年來,以AI(人工智慧)、雲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逐步成為驅動實體産業和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技術創新成果通過科技普惠的形式,成為助力解決社會痛點、傳遞溫暖的最佳途徑。


日前,由騰訊公司與中國兒童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騰訊Light·公益創新挑戰賽進行了決賽路演。比賽中,許多年輕的團隊展示了“溫暖世界”的公益創意。


為河狸建“食堂”


外表憨態可掬的河狸,是一種水陸兩棲哺乳動物。生活在中國的河狸叫做“蒙新河狸”,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8年,中國蒙新河狸的種群數量僅有500隻左右,存在瀕臨滅絕的風險。


也是在那一年,從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的“90後”姑娘初雯雯來到阿勒泰,從父親手中接過了蒙新河狸保護工作的重任。為了保護好河狸,初雯雯和志願者們成立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為蒙新河狸建立系統化資訊數據庫,並設計體系化的保護方案。


蒙新河狸的生存離不開灌木,灌木既是河狸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河狸等野生動物繁衍、生活和躲避天敵的“庇護所”。由於灌木植物並非經濟作物,此前在阿勒泰種植數量很少。為此,初雯雯和協會成員發起了“河狸食堂”項目,在阿勒泰烏倫古河流域較大面積地修復灌木植被群落,種下了60多萬棵灌木柳樹苗。


種灌木柳絕非一錘子買賣。種在哪兒、種的效果如何都離不開科學研判。


團隊成員介紹,在種樹前後,需要對該區域的區域生境和生物多樣性變化進行觀測和分析——這片區域出現了哪些動物?頻率高了還是低了?物種新增了還是流失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成員王大鵬説,為了長期觀察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變化,團隊在野外架設了500多臺紅外相機進行觀測,一年觀測的視頻容量就達五六百太字節(T)。


一開始,團隊不得不用人工識別的“笨辦法”來記錄視頻中不同動物出現的頻率。十幾名研究生加上200多名線上志願者,往往要耗費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卷帙浩繁的數據分析,準確率也難以保證。在北京林業大學科研團隊的推薦下,團隊成員借助騰訊雲圖像識別等AI技術,快速識別相機拍攝的動物種類。


“就像人臉識別一樣,AI通過‘艱苦’的學習和理解後,也具備了‘鳥臉識別’‘豹臉識別’等功能。我們的工作效率一下就提起來了。”王大鵬説,在AI技術的幫助下,原本幾個月的人工審核縮短到了兩天,大大提升了河狸的保護效率。


在團隊的努力下,短短幾年間,阿勒泰蒙新河狸的種群數量從500隻增加到620隻左右,增幅達20%。不僅如此,基於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修復,當地的虎鼬、大白鷺等野生動物數量也在迅速增長。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AI的技術支撐讓我們實現了突破。現在,我們已經可以自豪地把成果拿到聯合國去講了。”王大鵬説。2021年底,初雯雯登上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的開幕式,向世界講述了中國青年保護河狸的故事。


拍張照片測黃疸


2021年,中國新生嬰兒人數約1062萬人,其中具有黃疸症狀者約513萬人。雖然絕大多數新生兒的黃疸症狀會逐漸消退,但嚴重的黃疸會引發運動障礙、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癲癇等後遺症,黃疸的監測至關重要。


在此前,來自悅智AI實驗室的宋夏對黃疸並不了解。直到團隊夥伴的小孩受到黃疸困擾,才發現相當數量的新生兒受黃疸困擾的問題。


能否利用技術優勢,為新生兒的父母做點事情?團隊成員研究發現,目前測定寶寶的黃疸程度,一般通過血液檢驗或黃疸儀檢測,兩種方式都需要抱著孩子跑醫院,極易造成醫療資源的擁堵。


出現黃疸的寶寶由於皮膚膽紅素的沉積,會出現“黃染現象”。可否借助AI圖像識別技術檢測黃疸、免去家長的後顧之憂?宋夏和團隊成員決定試一試。


兩年前,團隊成員開發出了線上黃疸測試小程式/App“保健熊”,家長對嬰兒身體相關部位進行“四連拍”並上傳圖片後,AI便可對新生兒是否患有黃疸疾病及其嚴重程度進行智慧判斷。宋夏説,“保健熊”對黃疸的判斷不僅依靠圖像識別,還在演算法模型中加入了醫療機構提供的黃疸常見表像沉澱知識庫,提高了黃疸識別的精確度。


為了收集更多樣本,提升AI的學習和識別能力,宋夏和同事們四處奔波求合作,又利用主業之外的時間“敲代碼”,優化演算法。隨著樣本數量的增加,AI識別準確度不斷提高。宋夏説,目前産品的樣本量已達十萬級,在接入騰訊雲介面、檢測優化過後,識別準確率提高到了92%至97%左右。


目前,該産品已接入廣州市衛健委官方公號“廣州健康通”,作為患兒黃疸隨訪的遠端工具,識別結果會同步至合作醫院,由醫生做最終的治療決策。


“如今,産品的使用頻次已經接近1000萬次了。我們希望讓更多父母享受到較為精準的黃疸識別,並通過醫院的技術手段,給寶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宋夏説。


帶動公益事業發展


據了解,此次公益創新挑戰賽設置了三大賽題: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未成年人安全保護/教育和素養教育。決賽路演中,共有24支隊伍展示了利用騰訊雲AI等産品開發的公益項目——


“豆粉麵糰”項目團隊在城市社區中打造了一個“智慧化社區流浪貓直播服務站”。一方面,流浪貓可以“入駐”服務站,便於周圍居民及時救助;另一方面通過線上平臺普及科學養寵知識,幫助流浪貓得到領養、回歸家庭;


“護瞳計劃”團隊針對中國青少年近視率逐年遞增的問題開發了“智慧眼護理防禦系統”,基於小程式、APP、兒童手錶等軟硬體,使用電子化視力表實時、準確測試兒童視力。同時可根據兒童使用手機時長,遠端控制開關;


“北辰之星”團隊長期關注留守兒童普通話教育,團隊中的大學生成員利用雲語音識別技術,設計了“語言海洋泡泡”小程式,留守在鄉村的孩子可以通過跟讀等方式,高效學習普通話。目前,産品已在四川理塘開展試點運用,還支援藏漢/藏英內容互通。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説,與去年的首屆比賽相比,今年的參賽隊伍在創意的廣度、深度和完整度上進步明顯。AI的最大價值是“服務於人”,隨著AI技術落地到各個産業之中,也一定會反哺到公益平臺。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