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訪談>

作品賞析 | 文心雕龍 田野自甘

發佈時間:2022-05-31 12:46:58  |  來源: 福建省東南文化促進會  |  作者:張照兵  |  責任編輯:徐麗麗


曾文田 筆名:曾經,職業畫家,出生福建,現居北京宋莊。國家一級美術師,人民畫院專職畫師,福建閩北華陽畫院院長,福建合掌岩石窟總設計師,福州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客座教授。師從著名畫家石齊。作品被福建省檔案館、多地博物館及藏家收藏。


作 品 賞 析


倉央嘉措詩意


初日


犍陀羅時期的佛像


南嶽磨鏡臺


山水清音


武夷山組畫之一隱屏春曉 


武夷山組畫之二天遊消夏


武夷山組畫之三桃源秋色


武夷山組畫之四鷹岩飛雪 


雪域凈土


雲起時


文心雕龍 田野自甘

——兼談曾文田教授的金碧寫意山水畫


  文 / 張照兵


幾年前一次偶然的邂逅,便與曾文田老師相識、相知,終成忘年之交。曾老師可以説是很書生的,愛讀書,知識結構鏈很長很雜,文學、美學、美術學、佛學、旅遊學、建築學、文化學、影視、設計、文史哲以及工程類都廣有涉獵, 尤其多年來對石窟學的研究和實踐(擔任福建合掌岩石窟工程總設計師),更是讓人起敬。在山水畫創作方面,他有著豐富的遊歷、 寫生、創作經驗,早年從《芥子園畫譜》入手,經恩師余綱、朱鎮生啟蒙,廣泛臨習傳統名作,初學花鳥,研習文人畫,後來被山水畫工意兼具的表現手法吸引,加上長期遊歷寫生而鍾情山川秀水之故,改畫山水,進入北京石齊畫院學習新中國畫。他具有很強的造型能力、文化積澱和生活觀察的積累,又從其他藝術門類吸取表現手法,常常沉迷于潑墨潑彩和焦墨勾勒的實驗,畫面氣勢磅薄、落筆大膽、氣象萬千,極具詩情畫意和審美趣味。 


曾文田老師是我認識畫家裏面為數不多的不以畫畫為職業的一 個畫家,但是又是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畫的人。人可能⻣子裏總有一些 夢,希望在文化事業上做出一點貢獻。有了這個夢所以不管再忙都會抽出時間來畫畫,畫畫可能是副業,其實在內心當中已經分不清出正副業了。這幾年的相處的時間裏我很強烈的感覺到曾老師要把副業翻盤一下了,曾老師近年來把手頭上的一些活都推掉了,經常呆在自己的工作室埋頭畫畫,樂此不疲,積累出了不少好作品。我常常覺得一個好的藝術家一定要有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不然可能只能流於匠人。曾老師在這方面恰巧有別於其他畫家的優勢,早年旅遊規劃的工作讓他走遍大江南北,他能寫詩,懂文史,可以笑談古今,而這些都不是重要的,近年追隨本圓法師建設合掌岩石窟,對石窟的建造實踐和石窟史學的研究讓人敬佩不已,然而這些最後恰巧變成他創作的源泉。因為他研究石窟的壁畫、彩塑的色彩,對礦物質顏料和描金在石窟的應用,機緣所致恰好産生金碧寫意山水的導火線,一發不可收拾,靈感的噴涌使得他很快就創作出了這一系列金碧山水作品。就有了這次的個展。


縱觀美術史其實顏色在我們中國畫裏面佔有很重要的一部份,北魏時期李思訓,北宋晚期王希孟和大量的壁畫中可以窺見,甚至可能中國畫有一段時期是非常注重色彩的,也許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漸漸變成了以水墨為上。我覺得墨和色並沒有很大的高低之分,只要能表達畫家真情實感的才是最好的,墨和色只是做為畫畫表達情感的一個媒介,只要是能把我們思想情感利用墨和色充分的表達于紙面山的作品都是好作品。


曾文田老師近期的作品大多以青綠金碧山水,濃墨重彩,以無限的激情在抒發自己的情感。分析曾老師金碧山水色彩是來自對石窟壁畫的研究,那種高古而絢麗的顏色,那種雄強而流暢的線條,那種氣勢宏偉的畫面,無不深深的影響著他的創作。曾老師作品和其他我們常常能見到的青綠金碧山水有所不同的是他很多時候不假思索,以大青綠色彩 直接潑破于紙面,讓色彩自然的流淌,加上他那遊遍祖國三山五嶽,將見識於心中的丘壑勾勒出型,一幅青綠山水的雛形基本就出來了,但是這還沒完,他常常説很多畫面的顏色都不是一遍上完的,再經過數遍染點後才能完成這麼一幅作品。當我們在看的時候有一種説不出來的美感,似乎回到了盛唐時候的氣象,也好像停在了寬鬆的宋代,但是又是顯得那麼的當代。我相信這是曾老師的一個開始,再接下來的創作過程中會出現更多不一樣的作品,我們拭目以待,和廣大讀者一樣,我也在等待曾文田教授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虎年春暖,花開兩岸,曾文田教授的山水畫展現之際,寫了這些,以饗讀者。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