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移動互聯>

東數西算:下好全國算力“一盤棋”

發佈時間:2022-05-20 09:49:05  |  來源:中國電子報  |  作者:宋婧  |  責任編輯:徐麗麗


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35年提出了一條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分界線,即著名的“胡煥庸線”。而今天,這條線同樣存在於我國數據版圖中。“胡煥庸線”以東的地區國土面積佔總面積的1/3,但數據資源總量佔到85%以上。“胡煥庸線”以西,國土面積達2/3,但數據資源總量只有15%。為推動東西部算力資源和需求的高效匹配、進一步解放數據生産力,“東數西算”這個國家戰略級項目應運而生,並快速在全國範圍內鋪開。


東部樞紐節點要“精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長三角地區自古以來就有“富庶之地”的美稱。當地數字經濟發展全國領先,與此同時,算力需求也一直處於高位。


UCloud基礎設施中心技術總監付東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長三角經濟體量較大、高端業務較多,佈局樞紐節點可更好地滿足實時性高的業務需求。‘東數西算’並不是東部就不要‘算’了,而是要分層、錯位地部署算力,同時也要採取更新、更高效、更節能的創新技術方案。”


同時,“東數西算”工程對數據中心的PUE提出更高的要求,東部數據中心PUE要低於1.25。而長三角地區,氣候潮濕炎熱,對數據中心的散熱不是很有利。因此需要採取更新、更高效節能的創新技術方案。


華雲數據董事長、總裁許廣彬表示:“長三角算力網路及相關配套設施目前尚處於建設起步期和市場培育期,資金投入大,建設週期長,核心技術缺乏,疊加雙碳目標和東西區域一體化目標,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任重道遠。”他建議,應充分發揮在市場、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發展高密度、高能效、低碳數據中心集群,提升數據供給品質,優化東西部間網際網路絡和樞紐節點間直連網路,通過雲網協同、雲邊協同等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


西部樞紐節點要完善産業鏈生態


北緯42度,全年平均氣溫4.3℃。“曾經的烏蘭察布‘地上無草、地下無寶’。土地貧瘠、天冷風大和窮困落後是烏蘭察布貼了很久的標簽。近幾年,一座座數據中心拔地而起,不僅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也為城市增添了不少科技底色。”土生土長的烏蘭察布人趙強對記者説道。


付東明指出:“計算是一項高耗能的工作,分析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電力成本往往佔到總成本的50%以上。而內蒙古恰好是全國凈供電量最大的省份,是算力樞紐節點的理想選擇。”同時,內蒙古地區較低的氣溫有助於數據中心利用自然冷源對伺服器進行冷卻,實現節能降本。“首都一小時經濟圈”的地理位置優勢則為其帶來了網路傳輸便利。


據不完全統計,烏蘭察布現已簽約落地13個數據中心企業、22個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約540億元。根據2022年當地政府工作報告,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為契機,烏蘭察布將推動形成一批“東數西算”典型示範場景和應用,數字産業産值突破10億元。


算力産業包括但不限于大數據産業,發展“東數西算”同時需要向上下游産業延伸。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西部的大數據産業鏈有明顯的短板,如數據中心上架率偏低、市場吸引力不夠、人才缺乏等問題。應從全産業鏈角度出發,進一步完善數據中心生態。一方面,西部數據中心需要向上游數據預處理(標注、清洗、脫敏)業務拓展,並開展本地數據的挖掘業務;另一方面,西部可引進大數據産業鏈中的硬體産品(伺服器、邊緣計算和機房設施等)的生産,面向全國開展數據中心工程服務。


下好全國算力“一盤棋”


實際上,“東數西算”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只是此前一直未能形成全國一體化佈局。


國家資訊中心大數據發展部規劃處處長王建東表示,一是要一體化考慮數據中心、雲、數據流通治理、數據應用、數據安全等領域工作,做好各層次間的銜接聯動;二是要一體化推動政企資源融合發展,政府向社會公眾開放公共算力資源和數據資源,企業為政府提供專業化服務;此外,還要一體化運用政策引導、規範制定、體制機制改革、技術創新、工程牽引等多種手段,協同解決大數據發展問題。


“東數西算”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的、持續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


王建東建議,從“上雲、用數和賦智”三個層面去設計“東數西算”的推進路徑。首先,要探索“第四方雲”的雲數網聯動轉型模式,實現東西部雲資源的自由調度。其次,要構建“前店後廠式”新型數據應用架構,實現東西部數據之間的流通。最後,要構建人工智慧算力資源密集型的外包服務模式,實現成本的有效降低。


世紀互聯創始人陳升表示,東西部的八大節點和十大集群僅是冰山一角,“東數西算”作為國家戰略性工程的巨大潛能還隱藏在水面以下,未來的長期目標是打造人人互聯、發光發熱的國民級“人海智網”,讓數據真正取用於民、造福於民。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