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人配送車、無人駕駛計程車、無人零售車上路之後,在北京亦莊的街頭,首批智慧網聯客運巴士也將啟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
實現自動駕駛,導航系統的定位和導引成為必不可少的因素。今年1月,工信部發佈《關於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結合北斗地基增強系統、高精度地圖,在車聯網中推廣應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
當前,智慧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是各國科技競爭的重點之一。在該領域中,北斗系統將起到哪些關鍵性作用?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天線與定位部主任安旭東表示,在智慧網聯汽車實現高等級自動駕駛應用過程中,一方面,在定位精度上需要能夠達到釐米級的能力水準;另一方面,在可靠性上需要保持實時穩定的服務能力。如智慧網聯汽車僅支援單一定位系統,將在高等級自動駕駛應用研發中面臨瓶頸,支援北斗系統的融合定位方案有助於提高導航定位服務的精度和可靠性,結合實時動態差分(RTK)以及超高精度慣性測量單元(IMU)等定位技術,可以提升自動駕駛在立交橋、隧道、地下車庫等複雜交通環境以及雨雪霧等不佳天氣的有效性。
“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作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長安大學汽車學院教授韓毅表示,在北京冬奧會上,通過北斗系統與5G通訊技術結合,首鋼園的L4級無人駕駛汽車實現了自主駕駛、自動泊車、釐米級高精定位等功能。
除了導航功能外,北斗系統精確的授時功能也成為自動駕駛系統的多感測器時間同步的重要保障。
智行者CTO王肖介紹:“具體來講,每個感測器內都有一個時鐘,各個感測器時間需要初始對齊。除此之外,感測器內部的計時系統隨著使用會有一定誤差,如果時間出現偏差會導致感知檢測的障礙物位置有偏差,決策規劃規劃的路徑和實際不符,有可能撞上障礙物等。北斗系統帶有高精度的原子時鐘,其時間系統十分穩定,由它統一給車輛上的各種感測器發送時間校正基準再合適不過。”
除乘用車外,北斗系統在特種車輛上的應用也日益普及。
希迪智駕自動駕駛産品部總監李大林表示:“目前,我們已將北斗系統規模化應用到園區、礦山等限定場景/封閉場景,也陸續在物流卡車、礦卡已經開始落地應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和發展,自動駕駛將走入尋常百姓家,為社會和行業的降本增效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有超過79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天上的北斗加地上的5G網路,成為承載車聯網的“溫床”。
“我國車聯網目前屬於智慧網聯汽車階段,未來與5G結合為必經之路。”安旭東表示,車載終端要實現精準的位置感知,高精度定位不可或缺。目前,在衛星信號接收不到或衛星信號不穩定的高架橋下、隧道、林蔭遮擋和城市峽谷等各類複雜場景,容易導致定位不精準,通過構建“北斗+5G”高精度定位網路,能夠提供釐米級定位服務,從而進一步構建和豐富5G生態應用。
在工信部發佈的《意見》中,提出要探索車輛北斗定位+短報文+4G/5G的一鍵緊急救援模式。對此韓毅認為,該模式既符合産業融合發展的趨勢,也符合發展技術就是為了應用到實際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北斗定位提升了定位精度,而短報文功能具有不依賴通信網路,在通信困難的野外等特殊場所,也可保證資訊的發送與接收。4G/5G具有傳輸速度快,可保證良好的時效性,所以,車輛北斗定位+短報文+4G/5G可實現實時精確的車輛定位。只要運用得當,用在緊急救援中,可以精準、高效進行搜索,從而降低損失。”韓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