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科技動態>

走近長六改發射場的“超級大腦”

發佈時間:2022-03-30 10:11:19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郭希玲 成子龍 張強  |  責任編輯:徐麗麗

3月29日17時5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搭載發射的浦江二號和天鯤二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鄭斌攝) 


3月29日17時5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六號改(以下簡稱長六改)運載火箭。此次任務,是長六改運載火箭首飛,也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某新型發射工位首次亮相。


該新型發射工位採用多種自主可控的先進技術和演算法,資訊化、智慧化水準大幅提升。智慧發射場系統就是該工位的“超級大腦”。


在“超級大腦”的指揮下,長六改運載火箭發射流程在大螢幕上一覽無余準確呈現,發射全程各項工作結果準確報告,指揮密碼準確自動執行……


“構建智慧發射場,國內尚屬首次,自主研發智慧發射場系統更是首次,在我國航太領域極具開創性。”承擔“超級大腦”研製任務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科研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發射場系統涵蓋了對相關資訊的採集和匯聚、分析和處理、交換和共用管理等功能,大幅提高對各類基礎資訊的使用和綜合處理能力。它同時也是發射場實現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最為重要的抓手。


讓發射場從數據化、資訊化向數字化、智慧化轉變,是我國從航太大國向航太強國跨越的必由之路。


發射場系統運作複雜而有序,工種配合難度極高、專業種類分項極多、系統融合難度極大。


智慧發射場系統作為新生事物,還要考慮如何構建系統自運作體系,打通各專業軟體介面,實現外部資訊系統數據無縫接入,實現新增系統設備無限擴展,實現運維、指揮、決策鏈路無縫融合……每一個細節單拎出來都不簡單。


打破傳統,猶如逆水行舟。幾年時間裏,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科研人員每一步都得拼盡全力——


工程實施採用何種構架是研製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決定研製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技術部派出了“指揮決策資訊支撐能力團隊”的核心人員——高級工程師趙文想、工程師郭斯檀。他們編制的工程建設總體方案,提高了智慧發射場系統的數據實時性、對接便捷性和擴展無限性。


航太發射場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融合體。為保障火箭測試工作順利進行、火箭發射圓滿成功,地面設施設備需要協同配合工作,需要統一的調度指揮操作。以工程師黃文韜為首的技術攻關團隊經過調研設計,採用某先進技術來解決數據融合難題,打通了各孤立系統之間的“資訊孤島”。


工程師李斌博士帶領的智慧應用場景開發團隊,以發射場設計圖紙作為基礎,利用三維建模技術進行還原,在電腦上成功搭建了發射場的物理建築模型,直觀可視化還原內外環境,讓坐在室內的火箭發射指控人員可以“身臨其境”。


……


幾年時間裏,這些科研人員宵衣旰食、夙興夜寐,攻克多道技術難關,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長六改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後,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相關負責人指出,“智慧發射場系統的研發為我國智慧發射場建設探索了一條新路,為後續的發射場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看到電腦螢幕上一頁頁數據在閃過、一個個字符在跳動,長六改運載火箭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承擔“超級大腦”研製任務的科研人員緊緊握住了拳頭。對他們來説,目標只有一個——為祖國的航太事業開闢新篇章。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