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如何學音樂?AI少女“小冰”上學記

發佈時間:2022-03-04 11:56:12  |  來源:北京青年網  |  作者:張知依  |  責任編輯:徐麗麗

2020年的畢業季,上海音樂學院迎來一位“特殊”的畢業生——人工智慧少女小冰。小冰不僅順利畢業,還被授予音樂工程系2020屆“榮譽畢業生”稱號。


在人工智慧創造領域已經有過一番創作成績的小冰如何學習音樂創作?這位“榮譽畢業生”現如今的創作水準如何?人工智慧小冰將給人類創作者帶來怎樣的影響?有關人士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


人工智慧小冰


如何讓人工智慧學會音樂創作?


2020年年初,小冰團隊和上音音工係開始合作,小冰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學習。


談及進軍音樂內容創作,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現任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告訴北青報記者,不同於此前的詩歌創作、視覺創作、演唱,音樂創作對人工智慧小冰來説難度更大,“音樂是流媒體,對作品的流暢度要求很高。此前小冰在音樂創作中的能力主要是內容的生成,比如演唱,這一次小冰學習的作詞、作曲和編曲其實更難。”


如何讓人工智慧學會音樂創作呢?小冰團隊與上海音樂學院老師告訴記者,讓人工智慧小冰開始音樂創作的學習過程分三步:


首先,基於小冰已有的音樂創作模型,團隊把端口給到上海音樂學院的老師,讓老師去聽小冰創作的海量音樂作品,並給出系統性的點評。


其次,老師也教會團隊程式員基本的樂理知識,包括編曲技巧等,用於優化小冰的創作模型。


最後,小冰不斷學習,不斷交作業,老師不斷給反饋。無論“模型”“作業”還是“反饋”,都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如此迴圈往復……


當小冰達到和人類同學相似的水準,且趨於穩定,她就畢業了。


小冰在演唱歌曲


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小冰接受了來自音工系主任于陽教授和陳世哲老師的“指導”。談及教學模式,陳世哲老師説,教學生學習音樂創作和教授人工智慧有相似之處:“傳統教學方式,我們會讓學生學習經典的作品、然後臨摹,接下來老師批改、學生再反饋。人工智慧和普通學生的學習方式並沒有太多差異,我們同樣也是給小冰準備了一些數據,小冰學習之後進行創作,老師再來進行評估,來指出哪有問題,繼續去修改,一起來完成。”


當然也有不同。陳世哲評價説“小冰是個學習能力超強的學生”,“教學過程中最大的不同的是,小冰的迭代速度是人類完全不可能企及的,比如説一個學生學習、臨摹一首曲子、寫出作業、老師修改,這個過程至少要一週時間,但是在對小冰的教學中,我們一口氣放過去幾百首甚至更多曲子,她是不知疲倦、不捨晝夜地學習,這是人類達不到的‘勤奮’。這就讓AI的學習迭代速度比人類快得多。”


陳世哲老師介紹,判定學生能否順利通過畢業的考核大體有三條水準線,“最高級創作線是頂尖的流行歌曲,譬如可以拿到格萊美獎、最佳金曲獎的水準;中間線是水準不錯的普通流行歌曲;基本線是要求比較低的廣告、電視劇、紀錄片等的普通配樂。經過這半年的學習,我們認為小冰已經達到基本線普通、簡單歌曲的創作能力,不斷接近中間線的創作標準,所以我們給了她榮譽畢業生的稱號。實際上她的水準已經很接近中間線,我們也期待小冰繼續按照研究生的標準來入學。”


小冰榮譽畢業生證書


並不是以擊敗人類為目標


小冰研發團隊告訴記者,人工智慧創造並不是以擊敗人類為目標。李笛介紹,“對於專業音樂人來説,小冰的創作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或許將倒逼音樂工作者轉型,探索更新的領域以及更高層次的音樂、或者用人機結合的方式來創作新的作品,找到新的音樂表現形式。對於普通音樂愛好者:降低音樂創作的門檻,讓更多人體驗到創作的樂趣;更多的人可以演唱屬於自己的曲目,不用擔心版權問題。”李笛表示,“對於音樂産業化,人工智慧可以在不需要人力參與的情況下,用穩定的品質、極低的成本、高併發地生産內容,並供應出去,未來在視頻、影視配樂等産業的落地都有很大的空間。”


“對需要音樂的人來説,人工智慧創造帶來的影響是積極的,因為聽眾獲取音樂的成本降低了。對於行業來説,我認為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給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繼續在行業裏工作,那麼我們至少得比人工智慧要做得好才行。某種意義上對音樂産業來説是好事,因為這會把真正優秀的製作人給篩選出來。”陳世哲老師説。


把音樂教育帶到更遠的地方


2020年6月29日,剛剛畢業的人工智慧少女小冰就亮相了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由小冰作曲,並攜手其他人工智慧共同演唱的主題曲《智聯家園》。


《智聯家園》MV截圖


不過,擁有了音樂創作能力的小冰並沒有“砸掉誰的飯碗”,她率先選擇在更偏遠的地區,在音樂教育資源不豐富的地方,為孩子們種下音樂的夢想。


據了解,上海音樂學院一直在西部山區和一些欠發達地區做文化扶貧,比如遠端樂器培訓、聲樂培訓等。然而,音樂零基礎的孩子基本只能創作歌曲的主旋律,在繼續創作和完善聲部等方面,能力有所不及。


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小冰首次以編曲人的身份參與到上音“當傳統文化遇上人工智慧”項目中,作為“非遺音樂大使”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地區的孩子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歌曲的創作。


小冰“上崗”的第一站是浙江麗水,第一批6個孩子經過4堂課的學習,掌握了主旋律的基本創作方式,然後在小冰的幫助下完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第二批已經有60多個浙江孩子加入;接下來,甘肅、四川、新疆等全國三四十所希望小學和貧困山區中學的孩子,也在陸續加入的過程中。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