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軍民融合>産業發展>

你用生命捍衛,我們用心守護湖北軍地合力加強英烈保護工作紀實

發佈時間:2022-01-06 10:01:51  |  來源:解放軍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2021年6月11日,武漢軍事檢察院聯合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檢察院舉行網路公開聽證會。張根攝


2021年5月7日,負責尋親的工作人員將賴雲清烈士墓碑的照片送到家屬陳學明手中。崔力攝


初心如炬,百年風華。走過2021年閃亮的日子,我們壯志滿懷迎來新的一年,追著夢想出發。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站在新起點上,我們真誠點讚所有關注富國強軍大局的人們、所有為強軍興軍事業做出的貢獻。


過去一年,新修訂的國防法、兵役法,新出臺的退役軍人保障法、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等落地施行,使凝聚國防力量有了法律的支撐、可感的溫度。在河南等地的特大暴雨災害搶險救災中,人民子弟兵和民兵聞令而動、挺身而出,人民群眾自發送去熱水熱飯,魚水情深、眾志成城;冷的邊關熱的血,邊疆地區黨和政府克服重重困難,為“天邊邊”的官兵修路架橋、通水通電通網路……


“愛我國防”大學生演講比賽還在繼續;各地國防動員工作在反思總結中一步一個臺階;軍地合力探索創新網路國防教育模式,做好紅色資源特別是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日益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對這些或重要或平凡的人與事,我們聚焦、我們記錄、我們思索、我們呼籲,我們見證全民國防與時代同行的腳步。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強軍事業,事關民族復興偉業、富國強軍大局。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是人民軍隊的使命,更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援。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關注國防領域的重要工作、熱點話題、創新實踐,介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平衡相容協調發展、軍地合力推進國防動員事業進步、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等方面的新成果、新經驗。


新的一年,我們希望,我們的報道視野更寬、內容更深,記錄更多鮮活故事,捧出更多真知灼見,凝聚更多國防力量。


新的一年,我們期待,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國防、支援國防,為建設新時代的中國國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2022,讓我們攜手前行,逐夢明天。


站在叔叔陳炳良烈士的墓前,來自江西省定南縣的謝春赟淚流滿面。


2021年12月29日,湖北省谷城縣舉行首批零散烈士墓集中遷移安葬儀式。為革命事業英勇就義的李亞聲、建設襄渝鐵路時犧牲的陳炳良等42名分散安葬的烈士墓,被集中遷入縣烈士陵園安葬,統一保護管理。當天,100多名烈士親屬代表參加了遷移安葬儀式。


“叔叔犧牲後沒有下落,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他的消息。”謝春赟説,這次終於找到了親人,了卻了一家人的心願。


天地英雄氣,韆鞦尚凜然。近年來,湖北軍地合力推進英烈保護工作,為烈士尋親、修繕烈士紀念設施、為烈屬排憂解難……荊楚大地上,尊崇英烈、捍衛英烈、學習英烈、關愛烈屬蔚然成風。


全民聯動為烈士尋親——

尋找你的牽掛


這是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相見”。


50多年前,宜昌市遠安縣的崇山峻嶺間,三線建設正熱火朝天。那一年,某部戰士朱貴生風華正茂。然而,一次意外,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生活在四川省廣元市老家的弟弟朱東生回憶:“哥哥犧牲時,我才幾歲,只記得當時部隊來人拿出烈士證書時,父母傷心欲絕。”兩年後,父親病逝。“到宜昌尋親”成為一家人的願望。因種種原因,這些年尋親一直未能成行。


2019年,遠安縣摸排轄區內烈士紀念設施,在一個廠區的山坡上,發現一處烈士墓。由於年代久遠,墓碑上的資訊模糊。“從周邊的環境來看,這座烈士墓已多年無人祭掃。”遠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譚昌強説,當時,大家心裏都很不是滋味,萌生了幫烈士尋找親人的想法。


找檔案、翻史志,走訪曾經參加三線建設的老同志……他們發現一個重要線索:朱貴生烈士是從四川廣元入伍的。在川鄂兩地軍地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終於找到了烈士的親人。


2021年5月17日,在軍地相關部門協助下,朱貴生烈士的3個弟弟陪伴母親賀桂芳來到遠安縣祭掃。滿頭銀發、年近九旬的賀桂芳站在兒子朱貴生的墓前,輕撫墓碑,未語淚先流。


“為英烈尋找親人,是軍地的共同責任。”湖北省一位領導介紹,近年來,湖北軍地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大聯動協調力度,積極推進為烈士尋親工作。


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年代久遠、保密等原因,很多烈士資訊載錄不全,尋親並非易事,單靠行政力量遠遠不夠。


在宜昌市革命烈士陵園,有位名為賴雲清的烈士。史料記載,解放宜昌戰鬥中,年僅20歲的賴雲清英勇犧牲。


2021年4月,宜昌市將相關資訊公佈在網際網路平臺,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的精準地域彈窗技術,將尋親資訊精準推送給烈士戶籍所在地的用戶,不到一個月就有了線索。兩地共同尋找核實,最終找到了賴雲清的親人。


每一位烈士都值得被後人永遠銘記。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領導表示,下一步,湖北軍地相關部門會把“為烈士尋親”活動繼續開展下去,幫助更多烈士找到親人。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完成11.9萬名烈士資訊校核任務,對全省12.9萬多名烈士事跡進行整理,並組織人員編撰《湖北省烈士英名錄》,傳播烈士事跡,傳承紅色基因。


保護烈士紀念設施——

守護你的長眠


“這面墻上,有1.5萬餘名烈士的名字。”在湖北省孝感烈士陵園,陵園管理處副主任黃振華指著去年新修的烈士英名墻告訴記者,“英名墻修好之後,陵園還將修建紀念碑等設施,方便開展大型烈士紀念活動。”


緬懷英烈,首先要保護好烈士紀念設施。近年來,湖北省大力推進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工程,先後批准25處烈士紀念設施新建改擴建項目。


2021年3月,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核定公佈湖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名錄中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018處、可移動革命文物2810件(套)。由於權責、歸屬等問題,一些零散紀念設施、烈士故居、革命遺址等存在破損和年久失修的情況,有的紀念設施周圍環境令人擔憂。


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檢察院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伏虎山烈士陵園存在文物附近車輛隨意停放、堆放建築及生活垃圾等問題,遂主動與武漢軍事檢察院聯繫,通報有關情況,並督促有關單位進行整改。兩個月過去,軍地共同派人回訪,發現問題雖有改觀,但整改仍不到位。


2021年6月11日,武漢軍事檢察院聯合洪山區人民檢察院,就伏虎山革命文物保護及無障礙設施建設行政公益訴訟案舉行網際網路公開聽證會。聽證會通過中國檢察聽證網向社會公眾全程直播。這也是軍地檢察機關首次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形式共同舉辦公開聽證。


針對該處文物屬性各異,適用法律法規不一,既有屬地管理,又有行業管理,職能交叉明顯的實際,武漢軍事檢察院與洪山區人民檢察院進行研判後,決定召集相關各方通過公益訴訟聽證會的形式,找準癥結,厘清職責,凝聚共識,形成對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利用合力。


“昨天你用生命捍衛我們,今天我們用法律保護你。”記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11月,湖北軍地部門通過調取資料、實地走訪、組織座談等方式摸清革命文物、烈士陵園底數,共對1106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559個可移動革命文物進行摸底,摸排發現公益訴訟線索286條,立案264件。


為烈士家屬辦實事——

溫暖你的親人


“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烈士家屬的關愛。”2021年10月14日,在黃岡市黃州區陶店鄉黃泥潭村三組,村民吳桂香對到府為婆婆趙貴枝體檢的醫護人員表達感謝。


趙貴枝今年85歲,她的父親孫宇花1943年在抗日戰場壯烈犧牲。和趙貴枝一樣,重陽節這天,附近鄉鎮的老年烈士子女接受了由黃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區衛生健康局、黃州總醫院組織的免費體檢。


採血、量血壓、做B超、測心電圖……醫護人員為趙貴枝做了一系列常規檢查。“平時要注意血壓,情緒不要太激動。”醫護人員叮囑趙貴枝,老人不時點頭。臨走前,她拉著醫護人員的手不停道謝。


去年以來,湖北省把關愛烈士後代行動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織享受撫恤補助的老年烈士子女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建立對生活困難的烈士子女聯繫幫扶機制,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2020年以來,該省先後為5184名烈士老年子女量身定制體檢項目。


針對生活困難的烈士子女,湖北各地協調民政、衛健、人社、教育等部門綜合施策,在生活、醫療、就業、教育等方面建立聯繫幫扶機制,推動關愛革命烈士後代常態化、專業化、精準化。


巍巍大別山,浩浩長江水。據不完全統計,革命戰爭年代,有70余萬名湖北籍烈士為革命事業英勇捐軀。“既要把英烈的後代照顧好,還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好,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老區。”湖北省一位領導告訴記者。


2021年,湖北省出臺新時代支援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全省3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均為革命老區縣,産業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的資源力量向這裡匯聚。


革命老區今勝昔。黃岡投入專項資金,對通往81處紅色舊址的385.7公里公路進行全面提檔升級;襄陽安排專項資金,對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特色産業等給予重點幫扶。


黨和政府的關愛,烈屬們記在心裏,並用行動回饋社會。


2008年,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籍戰士張宇參加新疆滅火救援犧牲,時年28歲。張宇母親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其父張勤賢受雙重打擊,情緒一直不穩定。谷城縣軍地有關部門組織志願服務隊定期到張勤賢家中,幫助解決生活困難並給予心理疏導。如今,張勤賢經常在當地中小學宣講烈士事跡。


“英雄的爸爸,我想對您説,張宇烈士雖然走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是我們的榜樣!”聽了張勤賢的宣講,谷城縣城關鎮城南小學四年級學生張鑫浩鋪開信紙,一筆一畫鄭重寫道。(江卉、田國松、何武濤)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