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這句深富哲理的話,是對王芳增同志仁心行醫的一種真實寫照。作為一名人民群眾信賴的好醫生,王芳增深愛著他的事業,他的病人,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事業與患者身上,一個個病人真誠感激的笑臉是對他人生價值最有力的見證。
王芳增,男,出生於1973年7月,漢族,中共黨員,畢業于河南中醫藥大學,本科,學士學位,副主任醫師,河南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科主任,河南省肛腸知名專家,現任濮陽市中醫肛腸學會副會長,河南省中醫中西醫肛腸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肛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他政治素養過硬,為人正直、誠懇,與同事相處真誠、熱心;他恪守職業道德,對待病人耐心、細心,工作勤勞、嚴謹務實;他工作勤奮踏實、醫德醫風高尚,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心繫病人、無私奉獻。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道德模範先進個人、河南省文明醫生,並於2020年被評選為濮陽市最美退役軍人。
立志從醫求創新
王芳增同志是一名退伍軍人。服役期間,在一次集訓中,他脊椎受傷,住院一個多月,傷好出院,他因公因訓被評為傷殘軍人,卻不能繼續參加高強度的訓練。因在住院期間,他對醫學産生了興趣,軍隊首長推薦他進入衛訓隊學習。他抓住這個機會,廢寢忘食,刻苦勤奮,積極主動地學習醫療知識、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今後的行醫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在學習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得到了部隊首長的一致肯定,多次榮獲優秀士兵榮譽稱號,並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三年的軍旅生涯鑄就了他正直、剛強的個性,磨礪了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錘鍊了不怕吃苦、敢於拼搏和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
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自從在部隊與醫術結緣,與病患鬥爭,他就立志要將救死扶傷作為自己一生奮鬥不息的事業。他深知,作為一名醫生,只有練就過硬醫術,提高醫療品質,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自轉業進入醫院,他就一直非常注重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基本功,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工作之餘,他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多次到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濱江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進修學習,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了解肛腸疾病發展的新動態,積累新經驗。
多年來,他堅持不懈地鑽研新業務、新技術,系統地閱讀了《神農本草論》、《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孜孜不倦地追求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進展,注重吸收《中國肛腸病雜誌》、《肛腸病的最新療法》的先進經驗結合實際在臨床中有效應用,他牽頭引進新技術--複雜性肛瘺“主管低切高挂、支管開窗留橋對口引流術”。俗話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因為王芳增堅持不懈,他的努力換來了成功,先後發表各類醫學論文十余篇,並獲得濮陽市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與河南省中醫藥大學三附院肛腸科協作申報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躬身杏林盡仁心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他作為醫者的底色。王芳增同志從醫30年來,始終秉承救死扶傷精神,盡職盡責、樂於奉獻,始終將患者利益放于首位。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以病人利益為重,對於每位住院患者他都悉心診察、耐心解釋,完善診治流程,合理使用藥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患者住院費用。
作為一名肛腸科醫生,每天接觸的是病人的屎屎尿尿,還經常接診到一些重症患者,但他從來沒有因為風險和壓力而拒絕收治病人。2009年春天,一名老年患者在外院被診斷為直腸癌,後來經人介紹找到王芳增醫生,他認真仔細地為該患者檢查,結合臨床病史,最後確診為潰瘍性直腸炎,經過對症治療很快痊癒。這位老先生感動得熱淚盈眶,見人就説“王大夫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2020年8月14日,市三院肛腸科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患者王某,女,77歲,8月3號轉入鄭大一附院急行壞死性筋膜炎切開引流+乙狀結腸造瘺術,8月11日二次手術。患者臨床症狀呈嗜睡狀態,伴高熱、低蛋白、電解質紊亂(當時患者行氣管插管、鼻飼管、腹腔引流管、尿管)。因無法承受住院費用壓力放棄治療,8月14日由鄭大一附院轉至三院。自14日入院後,王芳增迅速組織醫療團隊對其進行緊急會診,研判病情,確定方案,開展救治,手術取得圓滿成功。11月25日,在回訪患者家屬時得知,該患者已基本痊癒,已經可以正常行走,王芳增大夫一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白求恩曾經説過:“當我在治病救人時,我總是把自己想像成一名患者。”王芳增默默無聞地在自己的崗位身體力行著,多年來,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很少陪伴家人共度節假日。只要是接到病人病情異常的電話,不管是三更半夜,還是天寒地凍,無論深夜淩晨,無論颳風下雨,他有求必應,隨叫隨到。他心裏牢記的,是不能辜負病人的託付。然而他的家人住院卻因為他的工作繁忙,沒有享受到他的照顧,他的母親和女兒同時生病住院期間,按理來説對母親和女兒的護理照顧是他應該做的事,但是他因為工作繁忙沒辦法請假照顧她們祖孫兩人。和老人住一個病房的患者誇讚王大夫的時候,老人心裏非常高興。但是老人心裏也有遺憾,每看到別人的兒子守護自己父母時候,她心裏多想自己的兒子也能這樣,但是母親得到的只是一句“對不起,我工作太忙了。”
白衣為甲戰疫毒
白衣作戰袍,烈火見真金。退伍後的他依然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時刻保持人民子弟兵,永遠為人民的赤誠情懷。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他總是衝在一線。2003年“非典”防治過程中,王芳增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接受新任務,迎接新挑戰,和同事們投入到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在疫情最緊張的時刻,“這裡危險,讓我來。”成了他挂在嘴邊的口頭語,他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奮力搏擊,把風險留給了自己,把安全留給了病人。廣大白衣戰士頑強拼搏,共戰疫情,有力地遏制了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他説:“因為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當國家需要時,衝上去沒有什麼條件可講的,儘自己的所能,為黨旗增輝、為國旗添彩,盡一個共産黨員的應盡職責。”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時,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支援醫療隊,卻沒有獲批。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責任,他日以繼夜堅守病房,只為讓緊張的醫療資源得以緩解,只為讓前線的白衣衛士減輕一份負擔。他時刻準備著與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新冠肺炎進行一場殊死大搏鬥,從疫情開始一直沒有離開自己的崗位。他説:“作為一名黨員,疫情防控,我責無旁貸。崗位,就是我的戰位。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也一天不撤退。”
“春播一粒黍,秋收萬擔糧。”世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是説出來的。王芳增同志就這樣時時以“幹”字為先,腳踏實地地幹,堅持不懈地幹,幾十年如一日躬身杏林,救死扶傷。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鑽研,醫學功底紮實,盡忠職守,舍小家為大家,憑著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風醫德,得到了領導、同行的讚譽、患者的認可和社會大眾的好評廣泛讚譽。正是因為他心中時刻裝著病人,在2015年1月份獲得了“河南省文明醫生”稱號,以一名醫者的職責與擔當,奏響了一曲動人的旋律。
來源:河南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