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里西斯海岸風光。
本報記者呂強攝
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從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傳統産業,到海水利用業等新興産業,世界各國不斷探索如何更好開發海洋資源,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讓海洋經濟發展成果更好造福民眾
厄瓜多
海洋旅遊業反哺海島生態環境保護
本報記者朱東君
加拉帕戈斯群島距厄瓜多本土約1000公里,曾給予達爾文創作《物種起源》的靈感,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如今是厄瓜多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在這個“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遊客可以與企鵝共用日光浴,同海獅一起游泳,和巨型陸龜面對面,感受生物多樣性魅力。
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為加拉帕戈斯群島不斷注入生機。2019年,群島到訪遊客超過27萬。遊客的增多帶動了島上酒店業的發展,酒店數量從2006年的65家增長至2017年的317家。遊客大部分圍繞以海洋為基礎的遊覽和體驗活動進行消費,因而島上85%的經濟活動直接或間接與旅遊業相關,當地旅遊業從業者人數也不斷增加。
國際加拉帕戈斯旅遊業者協會主席吉姆·盧茨認為,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海島整體發展,也反哺了海島生態環境保護,“旅遊業的收益有助於更好監測和保護國家公園及海洋保護區”。創建於1959年的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涵蓋島上97.5%的陸地,環繞島嶼的13.3萬平方公里海洋也被設為保護區,禁止工業化捕魚。2016年,群島中的達爾文島和沃爾夫島附近又劃定了3.8萬平方公里的“禁漁區”,區域內禁止一切捕撈行為。這片區域是鯊魚最密集的海域之一,當地有研究稱,鯊魚所具有的旅遊價值遠遠超過其漁業價值,捕獲一頭鯊魚對漁民來説價值約200美元,而鯊魚一生所能創造的旅遊價值可能超過500萬美元。
為了促進海島生態遊的可持續發展,當地政府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的使用,限制島上建築和常住人口增加,禁止使用塑膠製品,並對進島遊客數量、物品以及遊客活動作出了嚴格規定。“這裡的環境、社會和生物特性都十分特殊,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制定特別的規則,從供應端出發考慮旅遊業發展。”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前負責人瓦爾特·布斯托斯表示。
不僅是加拉帕戈斯群島,厄瓜多沿海地區的海洋旅遊産業近年來日益發展成熟。在不少旅遊相關調查中,有著紅樹林、旖旎海灘和絕佳沖浪地的厄瓜多沿海區域都是遊客首選目的地。馬納維省的洛佩斯港以觀賞鯨魚著名。每年6月至9月,南極座頭鯨會被此地溫暖的海水吸引,前來繁衍後代。在觀鯨活動的帶動下,洛佩斯港開發出浮潛、觀鳥、垂釣、水上運動等多種旅遊項目,每到觀賞季,這裡還會舉辦一系列文藝活動。據統計,洛佩斯港每年在觀賞季可以吸引約4萬名遊客。
2017年,厄瓜多制定了《沿海和海洋空間管理規劃2017—2030》,對包括旅遊在內的海上運輸、捕撈、水産養殖、港口、採掘、科研等多領域明確發展方向。政府希望通過各部門協作,保護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與文化遺産,合理髮展海洋旅遊産業,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荷蘭
航運業研發經費佔收入總值的4%
本報記者張朋輝
荷蘭發展海洋經濟歷史悠久,海洋漁業、航運、港口、造船、海上風力發電等行業在國際上負有盛名,海洋經濟相關産業是該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近年來,荷蘭注重綜合規劃,努力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航運業與港口業務是荷蘭經濟的亮麗“名片”。荷蘭瀕臨北海,地處北大西洋航路和歐陸出海通道交匯處,擁有萊茵河、馬斯河等歐洲多條重要河流出海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在北海沿岸,10多個大大小小的海港依次排開,其中鹿特丹港吞吐量超過4.6億噸,長期以來都是歐洲第一大港,每年經這裡駛往內河的船隻達到13萬艘。
目前,荷蘭擁有航運企業超過2.1萬家,直接創造價值超186億歐元,周邊産業産值超46億歐元,帶動就業26萬餘人。依託成熟的港口和發達的海運,荷蘭造船業、旅遊業、金融業等行業持續蓬勃發展。
注重創新是荷蘭實現海洋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原因。據統計,荷蘭航運相關行業的研發經費佔收入總值的4%,遠超荷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5%的水準。以造船業為例,雖然荷蘭造船業總體規模不大,但是在半潛船等高端船舶製造領域,荷蘭佔據重要地位。
荷蘭海事研究所是一家專注于海洋科學的研究機構。近年來,荷蘭海事研究所將目光投向大型漂浮人工島、海岸漂浮防護堤、漂浮太陽能電池板等前瞻性技術,開展了大量研究。未來技術成熟投入使用後,有望助力荷蘭成為這些領域的有力競爭者。
作為著名的“低地之國”,荷蘭地勢低窪,易受海潮侵蝕。數百年來,該國通過圍擋築堤等方式填海造地總計約7000平方公里,約佔其國土總面積的1/5。在抵禦海水侵蝕的同時,填海造地也為荷蘭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須德海工程是荷蘭規模最大的造陸工程。該工程自上世紀初開始規劃、建設,目前仍在建設中。該工程通過修建攔海大壩隔開北海和須德海,並在大壩上修建雙向四車道的公路。建成後,這裡將成為東北歐交通要道。大壩內的區域一部分成為淡水湖,另一部分則建成可用於耕作的農業用地。數據顯示,須德海填海造地總面積超過26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超過300萬。
近年來,荷蘭政府在進行規劃時更加注意生態保護,減少填海造陸區域的農耕區面積,大力新建、擴建濕地等自然保護區。
隨著海上風力發電等新興産業不斷興起,北海海域日益“擁擠”,海洋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為更好地保護海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2018年,荷蘭多個政府部門聯合製定了北海開發綜合方案,合力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努力在海洋開發與保護中尋求平衡。
荷蘭內政部空間政策主管羅伯特·戴克斯特裏介紹説,北海未來發展必須對航道規劃、風力發電、漁業捕撈和養殖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通過科學設計,充分利用海洋空間,使航運、發電、養殖等活動各得其所。戴克斯特裏強調,海洋開發必須對自然有包容性,並將海洋當作一個生態系統來看待,推動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
法國
推動海洋科技和生命科學高水準發展
本報記者劉玲玲
在法國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佈雷斯特市,有一片佔地107公頃的園區。園區建築整齊又現代,不遠處有序停靠著一艘艘船舶。這裡是佈雷斯特科技園區,作為法國國家級海洋高新技術園區、主要的海洋産業聚集區,這裡擁有包括船舶製造、海洋生物科技、海洋能源利用及沿海區域管理等領域的眾多企業及相關機構,引領著法國海洋經濟創新和綠色發展的風向。
法國北靠北海、英吉利海峽,西臨大西洋,南接地中海,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突出優勢。為推進本國的海洋戰略,法國在1967年成立了國家海洋開發中心,負責推動海洋領域研究相關工作。上世紀80年代,法國建立海洋部,統一管理海洋事務。此後,該國陸續出臺多項海洋戰略計劃和政策,以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
歐盟委員會發佈的《2020歐盟藍色經濟報告》顯示,2018年法國海洋經濟産值達217億歐元,相關就業37.5萬人。其中,沿海旅遊是海洋經濟的支柱産業,産值佔比52%,創造了該領域一半以上的就業崗位。此外,包括漁業、造船業、航運、港口、海上石油天然氣開採等在內的傳統海洋産業也是法國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除傳統海洋産業外,新興海洋産業愈發受到重視。法國政府通過相關海洋政策大力支援科研創新,進一步發掘海洋經濟潛力,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佈雷斯特科技園區正是借助這一政策實現迅速發展。自1988年建立以來,園區在法國各級政府的支援下,以科研機構及高新技術企業為依託,通過産學合作的方式實現“雙向反哺”,一方面拉動其所在的布列塔尼大區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作為全法乃至歐洲最知名的海洋科學中心之一,該園區也不斷推動法國海洋科技和生命科學高水準發展。
距佈雷斯特科技園區約200公里外,坐落著世界第二大潮汐電站朗斯電站。24台直徑5.35米的渦輪機組利用潮水漲落形成的水位差進行發電,裝機容量達240兆瓦。近年來,法國進一步加快能源轉型的腳步,將目光投向風力、潮汐等潛力巨大的能源利用領域。其中,潮汐發電、風力發電、波浪能發電等能源利用方式均已投入實踐或通過測試。
根據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2019年公佈的能源發展規劃草案,到2028年底,法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較當前水準翻四番,新增裝機主要來自風電和太陽能。法國《回聲報》文章指出,去年法國推出了總值1000億歐元的經濟復蘇計劃,綠色轉型是重點領域之一。隨著相關項目和投資逐漸落地,法國海洋經濟將迎來新一波“綠色發展浪潮”。“法國政府將繼續推動法國西部海域及地中海部分海域的風電場開發,並以國家資源協助開發漂浮式離岸海上風電場。”法國總理府能源顧問艾蒂安·貝克指出。
模里西斯
實現“魚類從孵化到包裝的可追溯”
本報記者呂強
在模里西斯東海岸蔚藍的海面上,125口直徑20—25米的圓形網箱漂浮在海面,白色船隻穿行其間給魚苗們喂食。這座水産養殖場屬於模里西斯馬埃堡海洋養殖公司,年産魚類約3000噸,以出産優質紅鼓魚而聞名。馬埃堡公司還擁有自己的魚類孵化場及加工廠,産品包裝標注有加工日期等資訊,以實現“魚類從孵化到包裝的可追溯”。
模里西斯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漁業和水産品加工成為該國最具潛力的産業之一。上世紀80年代,由於部分海域的過度開發,魚類因過度捕撈而數量銳減,海洋生態環境出現惡化趨勢。90年代起,模里西斯政府開始採取限制措施,保護漁業資源,發展水産養殖業。模里西斯總理賈格納特在介紹相關計劃時特別提道,“為了鞏固和發展漁業産業,我們將進行種群評估,以更好地管理和保護海洋物種”。
作為一個海島國家,海洋運輸對於模里西斯來説至關重要。模里西斯位於印度洋南部地區的主要海上貿易路線上,是歐、亞、非和大洋洲之間的海、空交通樞紐。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以前,凡繞道好望角至亞洲馬六甲海峽的過往船隻都要在這裡停泊。即使在今天,首都路易港仍是非洲最繁忙的良港之一。模里西斯港口管理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財年模里西斯港口貿易運輸量超過800萬噸,對國家GDP貢獻度超過2%。
因其運輸經濟性和安全可靠性,海洋運輸成為模里西斯開展對外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圍繞港口開展的相關活動也成為該國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內容。為促進港口發展,2002年起模里西斯開始實施港口總體發展規劃,採取有效措施維護和升級港口基礎設施,從而使港口滿足日益增長的大型集裝箱船的停靠需求。在港口現代化及擴建方面,模里西斯已投資超過60億模里西斯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6模里西斯盧比)。根據最新修訂的港口總體發展規劃,模里西斯計劃追加投資超過7億美元,用於發展郵輪客運碼頭及智慧港口系統等。
“海洋代表著我們的歷史、文化、環境和經濟的遺産”——在模里西斯經濟發展局官網顯著位置,寫著這樣一句話。該國擁有19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專屬經濟區,同時和塞席爾共同管理39.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擁有如此龐大的專屬經濟區,海洋部門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模里西斯因其迷人的海島風光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據統計,包括旅遊業、漁業、海鮮加工、海港活動等在內的海洋經濟活動在GDP中所佔比重約為30%。
為進一步挖掘海洋經濟發展潛力、更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在1998年制訂的《十年漁業發展計劃》基礎上,2005年模里西斯又制訂了《五年漁業發展計劃》,並於2010年推出一份《全國行動計劃》,以制止和消除非法捕撈,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從2014年起,模里西斯將海洋經濟納入國家發展計劃,並制定了詳細的海洋經濟發展路線圖,計劃在鞏固傳統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水産養殖、航海服務、海洋生物技術以及油氣勘探等新興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