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應急管理的現代化是其中重要的任務和切入點。當前,在全球氣候變化、迎接零碳産業革命的大背景下,實現綠色發展、保障生態安全也是新時期應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4月24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單位協辦的“2021碳中和•零碳中國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辦。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穎在峰會上發表致辭,從應急管理的角度分享了對於氣候變化的認識,對人類碳排放引發的氣候變化給應急管理帶來的影響、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過程中的考驗、緊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打造新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一、人類碳排放引發的氣候變化給應急管理帶來了深刻而全面的影響
當今世界,全球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呈多發、頻發態勢,且危害程度顯著增加,對各國産生了重大影響,對公眾生命、健康、財産造成重大損失,對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造成重大破壞,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穩定帶來巨大風險。據統計,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自然災害發生呈急劇上升態勢,本世紀前二十年全球發生的自然災害數量幾乎佔到了上個世紀的一半。科學界已經形成共識,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是洪水、乾旱和強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增多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都與氣候變化因素有關,包括爆炸、火災和交通事故等的發生數量也在快速增長。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同時,我國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因此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加強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就更加緊迫更加重要。
二、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將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持續經受重大考驗
去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一個極其鼓舞人心的承諾,我國靠自己的行動將使全球溫升縮減0.2至0.3攝氏度。但這並不意味著氣候變化的趨勢將會立刻逆轉,由於全球實現碳達峰的時間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即使在全球實現碳中和後,受損的自然生態環境仍需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修復,因此自然災害高發的態勢將長期伴隨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
除此之外,我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過程本身,也將對應急管理提出重大考驗。我國將在30年時間裏實現從碳達峰過渡到碳中和,這意味著要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這需要開展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在這場技術、産業、社會革命中,不可避免會帶來新的問題,産生新的風險,需要我們加倍警惕。4月16日下午,北京南四環發生的國軒福威斯儲能電站火災爆炸事故,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活生生的例子。
三、緊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打造新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基地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在此期間,我們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要推進綠色製造,提升建築節能標準,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等。這個革命性的過程對應急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要求應急管理系統做出相應的調整,做好應對準備。
國科大應急管理學院背靠中國科學院,一方面在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慧化、精細化水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承擔著科技服務於産業的責任,要加快産教融合面向産業需求培養人才。我們將與中國投資協會密切合作,在科研、人才培養、成果推廣、産教融合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工作,確保零碳中國的建設過程中實現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今天到會各位領導的支援,也希望和參加會議的各方代表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我國應急管理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