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訪談>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許偉華:多次逆行綻放巾幗風采

發佈時間:2021-04-20 17:24:37  |  來源:衛生健康黨建文化平臺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國玉


許偉華,1967年4月出生,200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山東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醫療一組組長。2003年7月榮獲山東省抗擊“非典”三等功;2020年4月入選“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其家庭在5月15日國際家庭日獲評“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稱號;2020年11月獲評山東省優秀共産黨員。


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裏,許偉華是除了隊長以外年齡最大、資歷最深的隊員,也是為數不多的此前擁有抗擊疫情經驗的醫生,擔任醫療一組組長。2020年3月31日,在武漢櫻花的絢爛和人們的夾道歡送中,許偉華與隊友們完成了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房52天的工作,踏上了飛離武漢、返回濟南的旅程。因為在抗擊疫情中所做的突出工作,許偉華獲評全國“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


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接到組建131人的援鄂國家醫療隊通知時,許偉華是消化內科第一批報名的。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許偉華第一次“逆行”守護。在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7年山東省東明縣抗洪救災中,視救治為己任的她同樣選擇了前往一線。在做醫生的這些年裏,她總是這樣:在危難時奔往前線,平安後回歸日常,做那個一直在“逆行”的守護者。


“我既是黨員,又是組長,應當做先鋒”


在武漢奮戰期間,許偉華是醫療組進隔離病房查房最多的人。她負責制訂病人診療計劃,總是儘量把最危重的活留給自己。在醫療隊抵達武漢的第一天晚上,許偉華站在酒店門口等待組員們取行李、領物資,足足持續了兩小時。在確保每個組員領好物資、到達房間後,她又囑咐組員們進入房間立刻消毒,各個方面都進行細緻的指導。近距離接觸病人、查房、安撫病人、陪檢、做彙報材料、病例討論等,她都親力親為。在許偉華眼裏,“我既是黨員,又是一組的組長,就應當為組員們負責,應當做先鋒”。


許偉華(中)與醫療隊成員


遇到危險或者困難時,許偉華都認為自己必須先上,在具有危險性的任務面前絕不能退縮。在武漢期間,醫生每天都要到隔離病房內查房,心理上的恐懼難免存在——直面病毒就有可能被感染,這樣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在和組員第一次進病房前,許偉華注意到一個組員的防護服胸前已經洇濕,而當時環境並沒有那麼熱,細心的她立馬告訴組員先去休息,自己率先進入了病房。後來,她又和組員們進行心理上的溝通疏導,給予貼心的安慰。


許偉華身體狀況並不好,牙痛、頭痛再加上睡眠品質差,體力消耗很大。而在病區中必須進行二級防護,帽子、口罩、鞋套各兩層,還要穿戴隔離衣、防護服、護目鏡等,一套裝備下來,稍微一活動就容易缺氧,進而出現胸悶、頭暈和噁心等不良反應。每天6小時的工作結束後,她整個人都極度疲倦。即使如此,有時遇到交接班或者組員生病隔離,她總是當仁不讓地攬下工作,甚至在病區裏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是她對組員們的負責。


在支援前期醫療物資短缺時,許偉華和組員們能省則省,物盡其用。為了省防護服,他們工作期間就不喝水不吃東西,每天工作快結束時都已經感到筋疲力盡;沒有外科橡膠手套,只有一次性手套,就用橡皮筋緊緊扎住,直到脫下防護服時才發現因為缺血,雙手幾乎失去了知覺。在這樣的工作條件和強度下,許偉華以身作則堅持了下來,沒有落下一個班,也沒有想過退縮。


其實,在許偉華看來,自己帶領的小組每個人都和她一樣,腦海中從來沒有“退縮”兩個字。抗擊疫情期間,有一件事令她印象格外深刻。那是一天晚上,許偉華接到通知説有個病人病情不穩定,需要增加3個值班人員增援。她在小組的微信群裏説明瞭情況,告訴隊員假如有想去的就在賓館門口集合。結果當她來到賓館門口,所有隊員都在門口等待——沒有人後退,也沒有人鬆懈,這樣類似的感動同樣讓許偉華感到鼓舞。



用細緻和認真破解“未知”


新冠肺炎的發病、起病、臨床症狀、轉歸等方面都存在著許多“未知”,而許偉華相信,唯有細緻、認真地對待臨床患者,敏銳地覺察出線索,一點點總結經驗,才能慢慢破解所謂的“未知”,擁有對抗疫情更多的籌碼。


在一次檢查中,許偉華發現有一位患者的化驗單指示有嚴重的低氧血症,但這位患者並沒有表現出胸悶、呼吸困難、紫紺等常見臨床表現,反而看起來很穩定。再次化驗,結果依然呈現出嚴重的低氧血症,她立刻下醫囑給患者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隨著相似的病例出現,她認識到有相當一部分新冠肺炎貌似輕症患者可能實際上已經進入呼吸衰竭的階段,於是就要求組員和護士在面對病人時更認真細緻地查看化驗結果和臨床症狀,在查房時仔細詢問和觀察細節,找出蛛絲馬跡,以達到防範于未然的效果,讓病人不至於變成重症乃至於危症。這在後來的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許偉華每天都會學習前沿文獻資料,對新冠肺炎研究進展進行分析,以判斷是否有利於改善診治方法。她也會利用網路通訊和認識的其他醫生進行交流溝通,分享和匯總經驗,以更好地救治病人。 


健康不僅包括身體,還包括心理。因此,除了在專業領域裏對患者細緻認真地觀察,許偉華還特別注重對患者心理上的撫慰和照顧。病區中有位老人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雖然一開始症狀較輕,但老人自從知道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就陷入了惶恐,拒絕一切治療,用消極的態度面對。面對這種情況,許偉華發現老人只能聽得進去他女兒的話,就多次和他女兒聯繫,勸説老人好好吃飯睡覺,提高抵抗力,從各個方面對老人進行照護和治療。後來老人先後併發了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心臟問題,但是在密切監護下,老人頑強地挺了過來。


在武漢時,最令許偉華愉快的大概就是送病人入緩衝病房或者出院了。經過細緻認真的觀察、研究和護理,針對患者病情的個體化診療方案發揮了重要作用,防止了病人病情向危重症轉化。她參與成功救治26位重病人,其中4名危重患者均康復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總愛眺望窗外,當發現街道上車輛漸漸多起來,行道樹葉子漸漸變綠,她知道,春天來了,他們回家的日子也近了。


3月31日下午,131名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隊員圓滿完成援漢任務凱旋。結束14天的隔離期後,許偉華和隊友們終於回到了闊別兩個月的家。 


“保護我們的大家,也就是保護我的小家” 


在病區內,許偉華是組長,是醫生,是那個內心強大的人;而面對家人,她心中有了更多柔軟。報名山東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時,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女兒尚能接受自己又一次“逆行”到最危險的地方,但擔心自己有腦血栓病史的母親情緒激動,便只向母親隱瞞了這件事。沒想到,後來母親還是通過電視察覺到了事實,只是沒有告訴她,自己每天默默關注疫情發展的情況。


因為許偉華有慢性結膜炎的病史,只要激動,就會結膜充血,再加上並不想給家人增添心理負擔,所以她在一線時儘量不和家人傾訴。面對患者病情惡化的壓力、病人的去世、工作的高強度、身體的不適、生活的不習慣……本著“報喜不報憂”的原則,她向全家隱瞞了自己的淚水和委屈。説到疫情之後最想做的事,她的願望很簡單:“回家,吃上家裏做的飯菜,和自己的家人團聚。”


而直至她踏上歸程、回家之後,才知道自己在抗擊疫情期間,母親腦血栓復發再次入院,而母親囑咐千萬不能將這個消息告訴她。這些“隱瞞”,是懂得,更是體諒。許偉華認為,在疫情面前,各行各業都參與其中,每個家庭其實或多或少都在付出。她參與抗擊疫情,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家;因為只有保護了國家,小家才會安定。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