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高端訪談>

當好脫貧引路人,村裏生活有點“甜”——記山西省永和縣坡頭鄉索駝村第一書記徐宏

發佈時間:2021-04-12 09:46:46  |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周思楊

走進永和縣坡頭鄉索駝村,深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排列成片,“光伏扶貧照亮百姓致富路”幾個大字赫然入目。一幢幢嶄新的民居,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黃湯”名不經傳的山溝溝。“現在不用出村,我爸就能接受大醫院大夫的遠端治療,特別方便。”在索駝村的“健康小屋”內,村民蘇利平正陪著父親蘇新民接受遠端會診。兩年前,68歲的蘇新民突發中風導致偏癱,正愁看病不方便時,村裏建成了“健康小屋”。在“健康小屋”內,通過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網際網路醫院遠端會診平臺,蘇新民可以與神經內科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經過詢問病情及用藥情況,專家為他開處方,並指導他進行康復訓練。“健康小屋”幫村民們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徐宏擔任第一書記時為大家帶來的變化之一。

2019年,是國家衛健委定點扶貧縣永和縣脫貧摘帽的衝刺之年。當年4月,國家衛健委機關黨委辦公室副主任、直屬機關團委書記徐宏主動請纓,前往永和縣索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索駝村地處呂梁山南麓、黃河東岸,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村裏人祖祖輩輩種植玉米,即使好的年景畝産值也不過千余元。多少年來,貧困一直困擾著這個小山村。通過走訪調研,徐宏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因地制宜引發展農業産業。他決心,為百姓鋪一條産業多元發展的致富之路。2019年12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宏看到海南省樂東縣福塘村通過種植大棚哈密瓜實現脫貧致富的案例。經過與村幹部、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決定,把哈密瓜引進村裏種植。隨後,村裏建起45畝地的有機旱作種植示範園,28個棚種植了兩萬平米的網紋甜瓜和水果番茄,通過租賃村民土地,招聘村民務工,鼓勵村民加入合作社成為股東這三種方式,幫助貧困村民增收,全村27戶村民入了股。索駝村擁有黃河沿岸特有的沙壤土質,以及早晚溫差大、白天日照強、山泉水灌溉等種植哈密瓜的天然優勢。種出的哈密瓜香甜可口,深受市場歡迎。當年哈密瓜上市旺季,村裏哈密瓜月銷售額達40萬元。村民周茍英在哈密瓜大棚務工三個月掙了7000多元,使家裏多了一份收入。

6年前,周茍英的老伴楊潤生因腦梗兩次住院,家庭因病致貧。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她家享受了醫療救治和費用報銷等健康扶貧政策,解決了燃眉之急。村裏還安排周茍英當起了護林員、保潔員,她家有了基本收入。通過治療和調理,楊潤生基本能生活自理。現在周茍英一家也從住了30多年的窯洞搬進了新蓋起的大平房。“我現在又能照顧老伴,又能賺錢,有了收入我們就不愁吃不愁喝了。”周茍英笑逐顏開。

兩年來,在徐宏的努力協調下,索駝村共引進幫扶款物近1000萬元,讓村裏的基礎設施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他按照黨建立村、健康強村、文化興村、“三業”富村的發展思路,帶領索駝村幹部群眾奮力開拓,以民俗旅遊帶動現代農業、觀光休閒、文創商貿等一體發展,促進一二三産深度融合。如今,索駝村不僅有村衛生室、“健康小屋”,還有村黨群服務中心、黨建主題廣場、村級“道德銀行”等。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個人年均純收入比脫貧攻堅之初翻了兩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黃土坡變成了水泥路,家家住上了大平房,戶戶用上了自來水,“索駝驛站”、民宿賓館次第建了起來,索駝人世代期盼的“小康夢”看得見摸得著了。

“村裏越來越好啦!非常感謝徐書記!徐書記來了之後為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還為我們規劃了十五年長期規劃……”索駝村黨支部書記郭海利深知,村裏的新變化離不開黨的好政策和徐宏這樣的扶貧幹部的真情付出。歷史悠久的索駝村正在煥發新的青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