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高端訪談>

兩會健康策如何應對未富先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讓老人更有價值感

發佈時間:2021-03-18 16:26:16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朝陽、夕陽都是太陽,未來的養老應該是讓老人更有價值感,讓他們能夠融入社會,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在“2021兩會健康策·健康中國與積極老齡”直播中説。


3月14日,在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2021兩會健康策·健康中國與積極老齡”專場上,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副司長、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宣傳組組長盧春山,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社區衛生首席專家、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奧倫達創始人、奧倫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向陽共議如何樹立積極老齡觀,把養老變享老。



殷大奎: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仍可以創造價值


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正在實現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變。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54億人,佔總人口的18.4%。實際上,我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這個情況要持續到2053年才會迎來拐點。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每人平均GDP才剛過1萬元,這説明我國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局面,同時也是“未備先老”,即還沒準備好就一下子來了這麼多老人。


老人還是可以創造經濟效益,還是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我國應該推動老齡化向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發展,讓老人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去適應經濟、社會、科技等各方面的發展,讓他能夠充分、幸福地融入社會,同時給社會做應有的貢獻。


人的衰老是必然的,但人們可以健康地老齡化、積極地老齡化。我在今天還能有這樣健康的身體,得益於我掌握了一些醫學知識。無論是傳染病還是慢性疾病的控制,都跟個人的生活行為方式息息相關。


盧春山:健康中國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石,加大力度形成合力推進健康中國行動。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宣傳組組長盧春山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宣傳組組長盧春山


健康中國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石。為什麼説是基石呢?這是由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老年人口健康形勢決定的。


2000年以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從明年開始,我國人口老齡化將進入急速發展階段。我國老年人口健康形勢嚴峻。第一是高齡化,80歲以上老年人越來越多;第二是失能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越來越多,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失能、半失能的比重將越來越大;第三是慢性病化,目前我國3/4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群死因的90%以上是慢性病,我國慢性病管理是一場持久戰;第四是空巢化,目前我國空巢和獨居老年人近1億人,預計到2035年將增加1倍。


我們再來看看健康的需求與供給的對比形勢,健康需求在量上剛性增長,在品質和品質上也在逐步提升;在供給上,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品質不高,結構與佈局不合理,銜接整合不夠等問題依然突出。因此,必須健康優先發展,加快建成健康中國。


黨中央對健康中國建設的部署,是與人口發展趨勢相適應的,並且與分兩個階段推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相協調的。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個時候,我國要建成健康中國;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個時候,我國要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因此説,黨中央已經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從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上做了協調安排,將對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堅實的健康支撐。


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大熱度,持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共建共用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基本路徑,我們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堅持政府主導,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形成合力。包括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在內,健康中國行動有15個專項行動。對這15個專項行動,都要從政府層面、社會層面、家庭和個人層面,協同發力。同時,我們也要特別重視這15個專項行動之間的聯動與相互支援,通過聯動放大協同效應。


以老年健康促進行動為例,為了有效應對老年人口健康問題,不僅這個專項行動要牽頭髮力,其他專項行動例如四大慢性病防治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等等,也要著眼于應對老年人口健康問題開展工作,從全生命週期的角度、從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開展工作。這裡,我們要特別重視統籌發揮政府、市場、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大力度形成合力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我們希望大家包括我們的老年人口,都能按照“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求,積極參與到健康中國行動中來,堅持做到“把自律挺在前面,把疾病擋在外面”,努力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為高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展望未來,我們堅信,能夠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夠乘勢而上如期建成健康中國,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堅實的健康基礎!


吳浩:社區助力實現健康老齡化,讓家庭醫生成為健康顧問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社區衛生首席專家、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社區衛生首席專家、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


“十四五”期間,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3億人口,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需要創新老齡性理論。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人,年齡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但這個人身體健康的程度和他適應社會的能力將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未來的養老,應該讓老人有價值感,並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應該讓他們時刻融入社會、融入環境,始終和我們的關注同步,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


步入老齡化社會,要將數億老年人轉化為紅利、轉化為財富,就必須實行健康老齡化,而社區就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基石。我們要將社區打造成為健康生活的中心,為老人們提供醫療、運動、娛樂等一系列服務和設施,創造一種便捷、愉悅的生活方式。未來我們在社區可以增加孩子的娛樂設施,帶動老人的健身運動;也可以嘗試將幼兒園和養老機構建在一起,讓孩子跟老人共用歡聲笑語;同時還可以嘗試用養老驛站來取代養老院,讓老人們在社區裏感受到社交和交流的樂趣,而不是一個人封在養老院裏。


方莊社區很早就開始通過“智慧家醫”來管理社區老人的健康問題。要發揮智慧家庭醫生的作用,用科技發展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和生活品質,同時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實現24小時的週到服務。未來社區將集合醫療、養老等各種資源,同時我們將發展家庭醫生優化協同模式,讓家庭醫生成為老百姓的健康顧問,告訴他什麼時候該去醫院、什麼時候該去養老驛站等,更好地實現資源配置。


劉向陽:多年探索社群聚落文化,為老人提供文化精神活動


奧倫達創始人、奧倫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向陽

奧倫達創始人、奧倫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向陽


十幾年來,奧倫達集團一直在探索什麼才是好的養老模式,除了房子和環境的建設,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社區文化,以此來解決社區居民對精神文化活動的需求,比如我們組織花友匯、話劇社、騎行俱樂部、油畫苑、太極社等,類似的社群聚落活動常年保持在100種左右,最多的時候達到近200種,從精神上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營造了良好的鄰里關係。


社群聚落文化是沿著三條主線去生發開來的,即有機健康、藝術尊享、信仰與愛,在這樣的社區社群活動當中,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一個連接感,讓大家有一種歸屬感。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