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高端訪談>

2021,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趨勢不變

發佈時間:2021-02-18 13:40:09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嘉賓:張宇賢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  

採訪:陸婭楠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主持人:張桂貴人民網強國論壇主編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由人民網強國論壇和人民日報麻辣財經工作室、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聯合推出的新媒體訪談節目——《人民e財經》。近期,我們推出系列專家訪談“2021經濟新觀察”。


本期的嘉賓是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我們的記者在國家資訊中心對張宇賢主任進行了面對面採訪。




1、您如何評價去年的中國經濟運作情況?


張宇賢: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年份,更是非常重要的年份——“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因此,我們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看到過去1年的情況,也要把它放在5年甚至更長歷史維度下進行考量。


過去的5年,中國經濟經歷了“三期疊加”“三性交織”的複雜局面,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疊加,週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因素交織,還遭遇了中美經貿摩擦、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儘管道路艱辛,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但我們依然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高品質答卷。


20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上了百萬億元人民幣的大臺階,每人平均GDP再次超過1萬美元;還有55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我們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億人以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將近10億人。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交出了一份高品質的答卷。


2、中國經濟在新的一年開好局、起好步方面,有哪些有利條件?


張宇賢:第一,市場預期更好了。2020年在嚴峻的形勢下,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大家的信心,包括國際上對我們的信心都在大大地增強。


第二,物質基礎更牢了。我們無論是科技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都在增強。


第三,産業韌性更強了。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我們的産業鏈供應鏈沒有中斷,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壓力測試。這充分反映出中國經濟的韌性是非常強的。


第四,市場的動力更足了。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日均新設企業2.2萬戶,日均凈增1.2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6.7萬戶,日均凈增3.9萬戶。


第五,民生保障更實了。2020年我們採取了很多的社會救助辦法,提高群眾生活保障能力,國家民生保障政策也落地見效。


第六,應對能力增強了。經過這種大災大難的考驗,我們應對疫情的經驗越來越豐富。


3、2021年,經濟走勢怎麼看?


張宇賢:今年中國經濟的走勢,我想用兩句話來表達:經濟加速回升;政策溫和回歸。


那麼,今年經濟會怎麼走?首先還是要看我們的國內外環境。我認為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還有不少,國內的經濟增長、經濟運作會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一是新冠疫情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世界經濟的復蘇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三是國際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


儘管面臨這麼多不確定性,但是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首先是要素的投入。我們有優質的要素供給,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我國的技術工人隊伍在全世界是最多的。從資本投入的角度上講,我們的物質水準和技術水準在提高,由此帶來的資本品質在提高。從技術供給來看,研發投入、科技創新能力等都比過去有了大幅度的進步。當前,決定經濟基本面的這些要素,不會發生大的波動變化。


此外,我們具有完整的産業體系,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基礎設施網路和物流體系,這也是我們保障經濟良好運作的重要基礎。我們還有龐大的國內市場,有14億人消費人群,有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我們國家的這種超大規模優勢和綜合整合優勢加在一起,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既符合我們的經濟理論邏輯,也符合我們國家實際的情況。


4、經濟運作穩步回升,宏觀政策如何安排?


張宇賢:事實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做出了很好的安排和部署,就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溫和回歸,不搞“急轉彎”,還要持續地保持對經濟恢復增長的支援力度。


連續性主要是體現在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


穩定性,就是要合理地把握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這個裏面既要考慮當前,也要考慮長遠,要處理好經濟恢復和防範風險之間的關係。


5、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見到新氣象?


張宇賢:首先,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增強我們的創新能力,科技的自主能力。這是我們暢通國內大迴圈,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二,要牢牢地夯實我們實體經濟的根基。把經濟發展主攻方向放在實體經濟上,要保持我們製造業合理的比重,這是我們新發展格局非常重要的基礎。


第三,緊緊地抓住我們擴大內需這個戰略支點。要形成完整的內需體系,構建強大的國內市場,我們才會形成對國際資本與技術人才強大的吸引力,促進形成新的發展格局。


第四,要緊緊抓住我們擴大開放的基本國策。在擴大開放方面,特別是我們要從過去政策型的開放,轉向制度型的開放。制度型開放要邁出更大的步伐,提高我們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這對我們形成新發展格局非常重要。


第五,要保證安全的底線。要按照國家總體安全觀的要求,來保障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長治久安,要防範化解外部輸入型以及內部衍生的各類風險。我覺得這是形成新發展格局的五個關鍵性抓手。


6、擴大內需,還有哪些梗阻要突破?


張宇賢:我們現在在擴大內需方面,還是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梗阻的。


首先中高端商品和服務的供給仍然不足,和我們消費升級的趨勢還是不吻合。第二,消費能力的提升和消費意願的提升,還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人群就業壓力加大,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消費的基礎設施,也還存在著短板。比如説我們中西部一些農村地區存在的養老托育、物流體系等問題。


我們市場的統一性和公平性還有待加強。我們在很多領域裏面有地方保護主義,行業壟斷現象還時有發生。信用體系建設也有待加強,誠信體系建設的獎懲措施還有待於完善。


7、如何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張宇賢:保持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


在保持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方面,中國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因為我們有完整的産業體系,龐大的技術工人隊伍,廣闊的國內市場。我們還擁有非常發達的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網路能夠支撐我們産業鏈。全世界能把這些優勢集中在一起的,只有中國。


這不是盲目樂觀,這是現實。對保持産業鏈的自主可控、安全穩定來講,我們一定要充滿信心。這一次的全球疫情考驗恰恰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産業面臨的一些問題,就是不穩、不強、不安全。關於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和自主可控能力,我們面臨很多的機遇,其中我認為最有利的機遇和條件是“雙中心疊加”。


“雙中心疊加”是什麼意思?過去中國只是世界的製造中心,但是從今年開始,我們的零售市場和消費品市場,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中心。我們既是世界的製造中心,也是世界的消費中心。隨著“雙中心疊加”效應進一步增強,中國就一定會對國際資本、人才産生更強大吸引力。


8、穩鏈補鏈強鏈,製造業如何發力?


張宇賢:在保持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增強自主可控能力方面,我覺得需要重點做好這麼幾項工作。


首先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上,要保持製造業比例的合理穩定,要穩住製造業的基本盤,這是我們産業鏈供應鏈的安身立命之本。與此同時,要保持製造業內部各種産業的合理匹配,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涉及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産業我們都要加強。


還要鍛造長板,優化生産力的佈局,推動産業鏈和創新鏈的“雙向融合”。我們要圍繞産業鏈來促進創新能力,同時也要圍繞創新來培育産業,這樣達到一個“雙向融合”。要推動數字化和智慧化的發展,實施産業基礎的再造工程。要加大對基礎研發投入的強度和比重,打好“卡脖子”技術的攻堅戰,打好基礎研發的持久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