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合作交流>

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打造實質性國際合作交流平臺

發佈時間:2021-01-25 10:22:3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框架下重要成員——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ATES)召開首次年度會議提出,該聯盟將致力打造成為研究跨歐亞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的、具有實質性國際合作的交流平臺,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服務。


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2020年度會議23日至24日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主會場)和蘭州大學(分會場)舉行。ATES主席、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院士,ANSO秘書處執行主任曹京華教授,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研究員,世界氣象組織(WMO)首席科學家尤爾克·魯特巴赫(Jürg Luterbacher)教授,以及ATES成員共100余位中外學者參會,交流各自最新研究進展,共商聯盟發展大計。


陳發虎表示,古絲綢之路是跨歐亞大陸交流和人類遷徙的重要通道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4000年前。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于2018年發起成立,聚焦舊石器時代文化和人類擴散、新石器文明與農業傳播、絲綢之路城鎮與路線演替、絲路文明與科學技術交流、環境變化與絲路文明演進等重大科學問題成立五個工作組,聯合中外科學家開展絲綢之路沿線氣候環境變化、舊石器和新石器文化、歷史地理、環境考古、技術考古等研究,目標是建成研究跨歐亞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的、具有實質性國際合作的交流平臺,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服務。


曹京華指出,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將為揭示“一帶一路”氣候和環境演化及其對絲路通道和城鎮空間格局轉換、科學技術和思想的傳播與交流作出貢獻,有望産出國際引領性研究成果。他希望該聯盟在絲路地區通過科教合作,促進實現絲路地區民心溝通,為“絲路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力量,助力實現“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戰略目標。


張柏春認為,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成員中的各國專家學者發揮各自優勢,研討有關絲綢之路的氣候、環境和文明演進等跨學科議題,解決跨地域、跨文化、跨國的複雜學術問題,將通過互補、互建實現共用、共贏,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作出獨特貢獻。


魯特巴赫通過視頻連線致辭,希望加強世界氣象組織與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密切合作,並期待該聯盟框架內的合作研究,能夠對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氣候環境變化、跨歐亞大陸交流和絲路文明發展有更深刻理解,以進一步了解絲綢之路科學交流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促進人類集體認同感提升。


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秘書處負責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侯居峙研究員介紹,聯盟目前已有來自亞洲、歐洲、美洲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18位科學家成員,歡迎具有考古學、環境考古學、古氣候學、古環境學、歷史學、遙感、地圖學等不同學科背景的科學家加入,今後計劃每兩年舉辦一次年度會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