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行業動態>

重磅!央行2021年十大重點工作公佈

發佈時間:2021-01-07 13:26:02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定調今年央行貨幣政策重點工作的重磅會議來了。


1月6日,據央行官網消息,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1年工作。


對於今年的重點工作,會議從十個方面提出詳細部署,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二是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援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三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四是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分步推動建立宏觀審慎壓力測試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等重點領域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體系。


五是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的審慎監管。強化支付領域監管,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嚴禁金融産品過度行銷,誘導過度負債。


六是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妥善應對低收入國家債務問題。


七是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著眼于服務實體經濟,順勢而為,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人民幣使用相關政策制度。


八是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落實房地産長效機制,實施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九是持續改進外匯管理和服務。支援企業合理審慎運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十是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準。紮實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完善現代中央銀行財務制度建設。深入推進支付行業治理現代化。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從今年央行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工作內容看,核心內容還是強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以及進一步擴大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去年為應對疫情衝擊,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控,使得M2和社會融資增速明顯高於上一年,但也出現了宏觀杠桿率快速上漲的情況。隨著今年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有必要重新強調保持宏觀杠桿率的基本穩定,保障宏觀經濟平穩運作。因此,今年貨幣政策的總量目標合理適度,即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在總量目標下更加強調靈活精準,也就是聚焦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如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小微企業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會發揮更多作用。


加強網際網路平臺金融活動“審慎”監管


相比於此前央行多次強調的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結構性工具精準滴灌作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此次會議對今年央行重點工作的部署中,有一些提法較為新穎,主要集中在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落實碳中和完善綠色金融等。


其中,在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方面,會議提出,要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的審慎監管,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統籌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的決策部署,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強化支付領域監管,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嚴禁金融産品過度行銷,誘導過度負債,嚴肅查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品質和競爭力穩中有升。


此外,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準,統籌推進金融法治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支付行業治理現代化,提升金融科技應用和管理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嚴禁金融産品過度負債”的問題,監管近期都有所行動。一方面,近日,央行針對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下稱“鵬元徵信”)存在的未經批准擅自從事個人徵信業務活動等問題,對該公司開出近2000萬元的鉅額罰單,這是央行對國內獲批的徵信機構開具的最大罰單。


銀保監會近期也發佈警惕網路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指出一些網路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路消費場景,過度行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産品,誘導過度消費,並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量入為出,切勿“以貸養貸”“多頭借貸”。


再提引導市場預期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快速升值,匯率穩定問題再度成為官方關注的重點,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重提“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目標。隨著美元持續疲軟,以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升破6.44,關於擔心跨境資本流動受挑戰、熱錢流入的聲音再起。


在此背景下,央行年度工作會議和同日召開的國家外匯管理局2021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電視會議均就進今年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提出新目標。


央行會議提出,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要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著眼于服務實體經濟,順勢而為,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支援企業合理審慎運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加快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國家外匯局也表示,今年將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風險。加強外匯形勢監測評估,密切關注疫情等外部衝擊影響,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堅持風險中性原則,打擊外匯投機行為,加強市場預期管理和宏觀審慎管理,避免外匯市場無序波動。


此外,在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國家外匯局今年將以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重點,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完善境外機構境內發行股票、債券資金管理,推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改革外債登記管理,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促進貿易新業態發展。建設開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匯市場,支援金融機構推出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外匯衍生品。


近期,央行、國家外匯局等部委出臺了完善跨境人民幣使用、放寬境內企業境外放款上限等滿足企業“走出去”的資金需求的改革舉措,被看作既是順勢“鬆綁”企業“走出去”資金流出,又釋放穩匯率信號的舉措。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在外匯供大於求,本幣看來升值壓力情況下,如果不喜匯率過於波動,外匯政策無外乎是增加外匯儲備、擴大資本流出,抑或是限制資本流入。這些數量工具同樣各有利弊。政策選擇其實就是目標的取捨,不可能既要又要還要。預計今年大概是“增加匯率彈性+擴大資本流出+調控資本流入”的外匯政策組合。


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如何影響銀行?


在完善綠色金融方面,會議提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資訊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興業研究近日在《中國銀行業》發佈的文章認為,為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氣候目標,我國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都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金融系統也不例外,碳中和目標下銀行金融業務發展的重點領域面臨調整。具體來説,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商業銀行金融業務支援的行業結構面臨調整。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經濟産業結構轉型也將進一步深化,銀行的信貸業務也需要進一步向低碳産業傾斜,加強對綠色産業的支援。與此同時,在強化的減排目標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碳捕獲與封存(CCS/BECCS)等綠色産業發展潛力巨大。


二是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銀行綠色金融重要領域。一方面,在銀行的綠色信貸中,氣候信貸佔比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另一方面,氣候投融資頂層設計文件以及官方統計制度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和規範氣候投融資發展。


三是全國碳市場建設將加速,碳金融空間被逐漸打開。碳中和目標將增加碳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從而增加碳市場的有效規模,而碳市場反過來又可以激勵企業和居民碳中和的行動,因此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進程也將加速。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