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四季食材>

尋味銀絲面(多味齋)

發佈時間:2020-10-12 15:44:24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李燕燕  |  責任編輯:管雲凱

在一個“老成都”的眼裏,銀絲面總讓人忘不了。肥美鯽魚熬出的牛乳鮮湯做底,搭上一小把燙熟的豌豆尖——嫩得仿佛能在齒舌間立時消融。挑起細如髮絲的面線入口之前,必要先喝一口湯,感受那種恰到好處的熨帖。

要尋老成都心頭那碗熨帖的銀絲面,必得穿進小巷子走過老院子。成都真正的老院子,現存已不多,常圍著一個小小天井,四週分列幾戶人家。經過老院子走出舊巷子,能端出一碗熨帖銀絲面的小吃店還在前面。“往前端端走哈!”巷口的老婆婆指引著。

尋著銀絲面走一路,順道見識一路。瞧,“成都小吃”可是真“小”,反正不讓人吃飽。莫説一碗麵條細得能透過大針眼、看上去就沒什麼分量的銀絲面,就説一份蒸餃——藍花的小碟盛上玲瓏的四塊,夾起一塊,一口就能下去。脂香充沛,汁水滿滿。好吃歸好吃,這小小幾塊只夠塞牙縫。但再好好觀察仔細想想,這種小吃呀,圖的不就是藍花小碟這樣的精緻可心嗎?再好吃的蒸餃,多吃幾口未免油膩;再熨帖的銀絲面,幾夾結束又來一碗,會想著今天是不是太淡口了。不多,才有想頭。就像舊日“悶罐房子”老鄰居最愛炸的“羊尾酥”,就是純肥肉切的拇指寬條子,下功夫腌制,再上漿浸在土菜油裏猛火炸,金黃的模樣撈起來,狠狠撒一把白糖芝麻粉,好吃但不可多吃。對嘛,每樣少少吃,吃的品種才能更多,還有龍抄手、賴湯圓、鐘水餃、夫妻肺片、蛋烘糕……哪樣小吃都值得一嘗。

好吃的點心鋪,則窩在成日香火熏染的文殊坊裏。舖子前排隊,裏三層外三層——為的是鹹桃酥、蔥油酥、金絲餅、花生糖、砂仁絲……蔥油酥,透著幾層酥皮隱隱可以得見碧綠的蔥花,擱一塊在紙上,一小會兒工夫便是擴散開來的一片油花。兩頭紅的砂仁絲究竟有沒有砂仁不知道,可那甜味真的入了心。

説回那碗銀絲面吧。要吃銀絲面,端端走,卻要先上一趟老茶館。那個會做熨帖人心的銀絲面的女子,就在老茶館旁邊開店。小湖邊,木桌竹椅蓋碗茶,無論上午或是下午,皆好。寬敞壩子喝茶,旁邊常常吊著長長低垂、剛生出毛絨葉片的無名藤蔓。老人手邊那杯清茶,不拘品級,就是一杯茉莉,亦散發香氣。“老成都”的故事,全凝結在歲月塑出的深深笑紋裏。茶館的老人無甚心事,可以獨坐,可以群聊;也有人玩著紙牌,與同伴談笑風生……

時間到,喝罷蓋碗茶就可以去吃那碗銀絲面了。面來了,端面的是個女子,做面的也是她,傳手藝的是她的中江外婆。面上看不出年紀,卻有一番手中銀絲面的感覺,配上地道的成都話,真是羨慕茶館經營者好福氣。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