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飯後再吃點具備各種功能的營養補充劑,似乎成為了不少人的選擇。當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方面的需求,如何合理膳食,如何補充營養素等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除去日常膳食攝入,普通消費者有必要常規服用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其他各種膳食補充劑嗎?
未發現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風險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營養學》這樣解釋營養補充劑:營養補充劑是飲食的一種輔助手段,用來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補充劑可以是由氨基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與維生素組成,或僅由一種或多種維生素組成,也可以是由一種或多種膳食成分組成,其中除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之外,還可以有草本植物或其他植物成分,或以上成分的濃縮物、提取物或組合物。
青島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首席教授李鐸和美國、英國、加拿大四位學者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了文章《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對健康的影響》,評估了多種營養補充劑的效果,其中包括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魚油等。
研究發現,在美國,超過70%的65歲以上的成年人使用營養補充劑,相比之下,三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使用營養補充劑。研究中美國學者估計有5%的人攝入了過多的微量營養素,美國和加拿大的孩子有80%和97%補充了過多的維生素A。使用營養補充劑的女性多於男性。使用最廣泛的營養補充劑,前三名是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D,然後是維生素B12、維生素B6和鈣。
前述論文顯示:隨機對照試驗結果表明不支援使用維生素、礦物質及魚油補充劑來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營養補充劑的服用顯著減少了大多數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情況但也增加了某些營養素攝入過量的情況,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以評估營養補充劑對一般人群和有特定營養需求的個人(包括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人)健康的長期影響。
“以維生素C、E和D為代表的營養補充劑風靡西方世界,但國人卻沒有普遍服用。”北京科技大學化學和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宋青表示,微量營養素通過食品補充最自然,而且設計嚴格的科學臨床實驗對這些維生素補充劑的繁多的治療功能也還未能給出最終結論。
“相關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説明,對沒有營養素缺乏表現的健康人群來説,吃維生素也好,礦物質也好,魚油膠囊也好,都沒發現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或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
效果因人而異,服用數量、時間都要考慮
營養補充劑到底要不要吃呢?范志紅説,要在分析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做決定,而且補充數量要合理,大劑量攝入營養補充劑的時間不要太長。
“目前還有很多人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未必能保證‘日常從天然食物中能獲得充足營養素’,可能在短期之內,還是需要注意補充某些營養素的。”范志紅説。
宋青從化學結構來評估補充微量營養素的益處。
“維生素C是幾個重要酶的必需輔助因子,但是人類和大多數靈長類動物不能通過自身合成,所以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也是體內水溶性抗氧化劑。人體的能量來自燃燒化學物質,燃燒過程會損傷細胞結構,抗氧化劑可以減少燃燒損傷。”宋青説。
宋青表示,維生素E則是體內脂溶性抗氧化劑。維生素C和E的抗氧化作用是由各自的化學結構決定的,所以由於細胞結構的氧化而引起的衰老從理論上可以通過維生素C和E等抗氧化劑延緩。
“維生素D是膽固醇通過日光紫外線的照射合成出來的,對骨骼的健康必不可少。但是維生素D是一類甾醇激素,與其緊密結合的受體廣布全身,所以生理作用不僅僅限于骨骼。近年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發現維生素D可以影響眾多生理活動。補充維生素D可以提高免疫力抵禦各類疾病。”宋青指出。
宋青表示,雖然維生素C、D、E特有的化學結構保證其強大的保健功能,但是通過膳食營養補充劑額外補充是否有益,需要綜合考慮。如果攝取的食物中已有足夠含量,額外補充會增加生活成本。對於特殊人群,比方説運動員、減肥人士、老年人、慢性嚴重疾病患者,補充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是維持或恢復生理健康的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