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優化配置>

四川科技廳發佈新政 3年期以下項目不開展過程檢查

發佈時間:2019-12-30 11:12:52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盛利  |  責任編輯:周思楊

四川省科技廳日前下發《四川省深化科研項目評審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通過細化分類評審、優化項目評審流程,首次建立以科技創新品質、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審和績效評估體系,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並突出項目評審和評估的科學性。首次提出“週期3年以下科研項目不開展過程檢查”“20萬元及以下的科研項目採取審核驗收方式”等政策,旨在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並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

優化分類,讓評審更科學

“在科研人員眼裏,科研評價對科技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類型的項目評價標準和側重點有所不同,進一步優化分類評審標準,有利於提高評審的科學性。”四川省科技廳相關工作人員説,優化科研項目分類評審,建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是《方案》中科研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

《方案》將科研項目分為基礎研究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項)項目、成果轉化項目、創新基地和人才計劃項目,並根據不同類型項目的特點,將其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細化,告別了過去的“一刀切”。

如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將重點評價新發現新原理新方法新規律的重大原創性和科學價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中關鍵科學問題的效能,支撐技術和産品開發的效果等;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重點評價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的創新與整合水準,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出、推廣應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導計劃項目重點評價科研成果創新性、先進性、産業化前景、經濟效益或産品的創新性、先進性、市場前景、自主智慧財産權等,突出成果轉化應用情況及其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問題、支撐引領行業産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方案》提出,對同一輪次同一類型的項目實行同一種評審方法,對不同類別的科技計劃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分類評審。在項目申報和評審中,將綜合考慮負責人和團隊實際能力以及項目要求,不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榮譽性頭銜、承擔項目、獲獎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並提出將探索建立對重大原創性、顛覆性、交叉學科、自由探索創新項目等的非常規評審機制。

精簡過程,讓科研更輕鬆

項目驗收,過去對科研人員無異於一場“大考”。四川某高校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過去科研項目驗收提供材料較多、驗收流程較複雜,讓不少人勞神費力,“特別是不少科研人員一般只懂技術、不懂財務,專業性較強的財務驗收資料往往讓我們一籌莫展,在科研之外多了一份‘牽掛’。”

“因此,優化項目驗收工作流程,革除辦事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使科研工作者能夠沉心科研顯得愈發重要。”四川省科技廳相關工作人員説,《方案》還建立完善了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未來,項目驗收既可採取網路驗收、會議驗收、現場驗收、審核驗收等形式,同時也積極推行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委託第三方機構驗收,進一步減少科研人員負擔。

《方案》還提出財政支援經費20萬元及以下的項目採取審核驗收方式,依照項目任務合同書的考核指標對驗收報告進行審核確認,後補助項目採取事後獎補方式,不進行評審驗收,但要加強立項審查。同時,將科研項目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合併進行,依據項目任務合同書在項目實施期末進行一次性綜合績效評價;提出充分利用好單位內外部審計結果,具有資質的第三方仲介機構出具的項目結題財務審計報告可作為項目驗收的直接依據。

按照《方案》,未來自由探索類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和實施週期3年以下、財政支援資金100萬元以下的項目以承擔單位,將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這是為進一步簡化科研項目過程管理中的環節,在過程中只針對關鍵節點實行‘里程碑’式管理,減少科研項目實施週期內的各類評估、檢查、抽查、審計等活動。”該工作人員表示,這賦予了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使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用在科學研究中。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