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優化配置>

2019年,政策為創新賦能

發佈時間:2019-12-25 09:53:58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李禾  |  責任編輯:周思楊

即將過去的一年,政策為創新添能蓄勢。國務院出臺多項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小微企業再次收到減稅降負“紅包”;科技創新被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為産業優化提供支撐作用,這包括新能源汽車“斷奶”後的路徑選擇、綠色技術體系的構建、節水行動、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等;食品藥品安全、學術規範進入“最嚴”時代。

減稅降負、優化營商環境 為企業注入強心針

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發展好小型微利企業(以下簡稱小微企業)關係經濟平穩運作和就業穩定。會議決定,針對小微企業推出一批新的普惠性減稅措施,預計每年可再為小微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

除小微企業再次收到減稅“紅包”外,科技型初創企業也受到重點關照。如創投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投向初創科技型企業的,可按投資額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為確保減稅降費的改革紅利充分釋放,優化營商環境,8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違規涉企收費治理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健全違規涉企收費治理的長效機制進行系統部署,包括完善舉報投訴查處機制、落實經費保障要求、規範仲介機構行為、建立治理成效評估機制等。這對探索創新監管方式、加強綜合監管、降低制度成本都有重要意義。

10月8日,國務院第66次常務會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這是我國出臺的首部針對營商環境優化的法規。從保護市場主體、優化市場環境、再造政務服務、嚴格監管執法、強化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和要求;強調要提高政務服務效率,降低民營、中小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等,解決企業“成長的煩惱”,特別是為初創型企業注入了強心針。

補貼“退坡” 新能源汽車將扶優扶強

長期執行補貼政策,促使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形成了“補貼依賴症”。3月26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幅度約50%。

“該通知傳遞的訊號就是補貼‘退坡’、門檻更高,堅持扶優扶強、加速淘汰落後産能。”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張雨説,新能源車企應直面2020年底補貼全面退出的現實,通過創新技術和産品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規模優勢是當務之急。

不過,補貼“退坡”並不意味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産業不再支援。事實上,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可持續發展,工信部等起草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12月3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力爭經過15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25%左右。這也體現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長期發展的信心不變。

節能降耗 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

統計數據顯示,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品産量全球第一,但工業能耗佔比近70%。3月19日,工信部和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的通知》,支援工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實現綠色發展。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國際研究部主任白英説,從該通知中不難看出,下一步重點支援領域包括工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産改造、資源綜合利用及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等。

4月15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具體技術領域提出的創新體系建設。

該指導意見提出,對標國際先進水準,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佈局一批研發項目,突破關鍵材料、儀器設備、核心工藝、工業控制裝置的技術瓶頸,推動研製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關鍵核心綠色技術,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就在同一天,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節水政策法規、市場機制、標準體系趨於完善,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3%、20%。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4月28日印發《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鋼鐵行業進入超低排放的“快車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説,該意見對超低排放要求不是“一刀切”,而是分門別類提出指標限值和管控措施,要求鋼鐵企業制定“一廠一策”治理方案、確保長期連續穩定運作等都體現了該意見的差異化管理。

生活垃圾分類 終結隨意扔垃圾的時代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該條例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涵蓋源頭減量、投放、收集、運輸、處置、資源化利用及監督管理等活動,我國開始邁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佈的數據,7月,上海濕垃圾分出量相比2017年的日均分出量增加了1.3倍;濕垃圾日均清運量、可回收物分別比上月增加了15%、10%,幹垃圾量下降了11.7%,分類效果顯著。

北京的垃圾分類工作也在提速,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以往隨意扔垃圾的生活將要終結。新版條例明確,産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類來投放生活垃圾;對不按分類標準投放生活垃圾的,有權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將受到最高200元的罰款。而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規定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

APP整治 數據過度採集行不通了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廣泛應用,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資訊等現象密集涌現。1月25日,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的公告》,決定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行動,該治理行動貫穿2019年全年。

7月1日,工信部印發《電信和網際網路行業提升網路數據安全保護能力專項行動方案》,目標是到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基礎電信企業、50家重點網際網路企業及200款主流APP數據安全檢查,並基本建立行業網路數據安全保障體系。10月31日,工信部再度出手,發出《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針對APP違規收集個人資訊、過度索權、頻繁騷擾等行為啟動新一輪監督檢查和規範整治。

中央網信辦網路安全協調局巡視員兼副局長楊春艷説,希望通過專項治理,能夠建立個人資訊保護的長效監管機制,持續加大個人資訊保護力度。

堅持“四個最嚴”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從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代購境外新藥算不算是假藥、該不該處罰?這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也有了答案。《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對未經批准進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藥品,情節較輕的,可減輕處罰;沒有造成人身傷害後果或延誤治療的,可免於處罰。

作為我國首部疫苗管理的專門法律《疫苗管理法》、“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規《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都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四個最嚴”的要求。《疫苗管理法》規定,構成違法犯罪依法從重追究刑事責任,如生産、銷售的疫苗屬於假藥或劣藥的,最高罰款分別從相應貨值金額的30倍增至50倍、20倍增至30倍;有嚴重違法行為的責任人員,增加行政拘留等懲罰。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則強化食品生産經營企業主體責任,“處罰到人”;完善舉報獎勵制度,建立嚴重違法生産經營者黑名單制度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

嚴懲學術造假 不端“黑歷史”影響職稱評審

9月1日,人社部印發的《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作為職稱工作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從源頭上規範職稱評審程式,加強職稱評審管理,保證職稱評審品質。該規定要求,開展職稱評審應當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職稱評審包括申報、審核、評審、公示、確認等基本程式,推廣線上評審、探索實行職稱評審電子證書。

近年來,學術造假事件時有發生。該規定從職稱評審方面,對此劃出“紅線”:申報人通過提供虛假材料、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或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職稱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撤銷其職稱,並記入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庫,納入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等。中國社科院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段偉文説:“規定一方面強調要規範職稱評審,另一方面把學術不端行為納入誠信系統,是一個很重要的抓手,很有意義。”

該規定還在規範評審程式、細化有關要求、健全公開公示制度的同時,進一步提出,申報人對涉及本人的評審結果不服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復查、進行投訴,明確了申報人在職稱評審中的權利救濟措施。

智慧財産權保護 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一方面是嚴打學術造假,另一方面是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11月24日,《關於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意見》發佈,這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出臺的第一個全面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這也是新時代我國全面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的綱領性文件,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我國智慧財産權保護能力和保護水準全面提升。”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甘紹寧説,該意見的出臺為做好新時代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回答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智慧財産權保護“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

該意見共99條,提出建立健全社會“共治”模式、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辦案協作、建立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黑名單”制度、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一系列創新舉措。並明確提出,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到2025年,智慧財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並保持較高水準,保護能力有效提升,保護體系更加完善。

5G+工業網際網路 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5G是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3月8日發佈《工業網際網路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該指南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工業網際網路標準體系,重點研製工廠內網、網路資源管理、邊緣設備、工業大數據、安全能力評估等産業發展急用標準。到2025年,制定100項以上標準,基本建成統一、綜合、開放的工業網際網路標準體系,涵蓋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産品、管理及應用需求。

11月19日,工信部印發《“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推進方案》,明確了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目標。到2022年,我國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打造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內網建設改造標桿、樣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産業聯盟等聯合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測試床,開展融合技術、標準、設備、解決方案的研發研製、試驗驗證、評估評測等工作。面向“5G+工業網際網路”10個重點行業,鼓勵各方聯合建設行業應用測試床,提升垂直領域的5G應用創新能力。

電池污染治理 發力點轉向回收再生環節

蓄電池廣泛應用於交通、通訊、儲能、物流等行業,隨著環保整治和行業準入,電池污染治理已從生産環節轉到回收和再生環節。8月14日—23日,國家發改委等組織起草了《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抓住了鉛蓄電池全生命週期污染防治的最薄弱環節,要求到2025年底,規範回收率達60%以上;提出“臺賬制度、大數據管理”,實行鉛蓄電池全生命週期關鍵節點電子臺賬制度,並要求相關企業將臺賬資訊上傳到全生命週期管理資訊系統等。

9月30日—10月30日,工信部對2016年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新修定的管理辦法體現了以科技和技術驅動,使動力蓄電池的溯源和利用等更完善、更安全;首次對鋰元素回收率提出規範,升級了設備、氣體排放等環保要求,新增對運輸安全的要求;要求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有效降低生産成本,逐步培育成熟産業體系等。

三年規劃出臺 金融科技提至戰略部署高度

8月22日,中央人民銀行發佈我國首份科學、全面的金融科技規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將金融科技提到戰略部署高度、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被譽為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

該規劃提出,到2021年,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於國際領先水準,實現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金融風控水準明顯提高、金融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支撐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産業繁榮發展等。金融壹賬通首席戰略官戴可説,該規劃明確了三年的發展目標,從長遠視角加強頂層設計,肯定了科技的引領和驅動作用,給金融機構的科技轉型指明瞭方向;明確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網路身份認證等核心技術及相對應的場景化應用;明確了金融科技的定位,以及其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風控水準及監管效能等方面的價值;多次提到“先行先試”“試點”,表明監管機構靈活監管的態度,強調對應用的過程監管。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