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優化配置>

改變傳統“打錢”模式 促經濟轉型 內蒙古出新招

發佈時間:2019-12-12 10:05:13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景陽  |  責任編輯:周思楊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和招商銀行內蒙古分行發佈資訊,對自治區科技成果質押融資覆蓋行業作了全面統計:新材料産業4個,金額3870萬元;新能源産業3個,金額9500萬元;節能環保5個,金額1億元;生物科技2個,金額3000萬元;蒙中醫藥2個,金額1.15億元;裝備製造13個,金額1.26億元;傳統産業改造升級7個,金額2.25億元。

用科技成果質押進行融資,已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企業創業、産業升級的重要手段。今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將成果轉化專項資金1.3億元用於科技成果質押融資工作的推廣應用,進一步促進科技和金融的廣度和深度融合,加大對金融機構的風險分擔力度,並對貸款企業實施補償補貼工作,有效緩解了科技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難題。這是落實和推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成為了有效推進內蒙古自治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創新手段。

解決燃眉之急,降低融資成本

在呼和浩特市托電工業園區內,內蒙古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正在加緊生産,廠房機器轟鳴,叉車不停地把貨物裝運貨車準備發貨,廠區內一片繁忙景象。

記者了解到,該企業成立於2014年,三年發展後,企業經歷了一場“寒冬”。由於上游原料商的破産,企業只能從其他地區採購原料維持生産,高額的生産成本與資金缺口讓企業幾近停産。

依靠自主研發技術,企業啟動了一套全新的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建設,該項目可以使企業所需原材料發生根本變化,完全脫離從前對生産原料的絕對依賴。但是,高額的項目建設成本成為第一難題。

“二期項目建設時我們用土地抵押向銀行貸款1800萬元,利率上浮140%,高額利息成為企業的重擔。”該企業負責人柯朝陽回憶説,民營企業貸款一直很難,融資難、融資貴成了最大阻礙。

2019年,內蒙古生産力促進中心在了解到該企業的困境後主動接觸,為企業啟動了科技成果質押融資貸款程式。

內蒙古生産力促進中心工作人員邢慧婧介紹説:“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自主核心技術,成為這家企業走出困境的新利器。我們採用土地房産+機器設備+智慧財産權的模式,為企業撬動了6000萬元的五年期項目貸款,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還有效減輕了還款壓力。”

“質押貸款對於我們來説真是雪中送炭,3個月時間貸款就下來了,利率只上浮35%,第一年就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260萬元,為我們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柯朝陽説。

提升研發熱情,促進企業再生産

“就傳統信貸而言,大多企業是通過抵押廠房、大型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産來獲取銀行的信貸支援。但小微型、創新型等輕資産企業雖然掌握著專利技術等關鍵資源,卻難以向銀行抵押,就智慧財産權本身的價值而言,我們認為完全可以作為質押資産進行融資貸款,所以破解了這個難題,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企業創業難、發展難的問題。”內蒙古科技廳生産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東升説。

內蒙古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來,自主研發出的“智慧視覺檢測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這一革新性的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雪糕棒成品挑選過程中“需大量人力,品質不穩定,人工成本高”等一系列行業痛點,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生産及加工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本身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其自身掌握的核心技術資本。

“我們企業的實踐證明,用專利質押可以為企業帶來持續流動的新鮮血液,推動企業再投入、再生産,創造出更多價值。”該企業負責人介紹,“科技成果質押融資非常適合我們這樣專利多、資産少的企業,科技

成果質押極大地促進了企業本身的研發熱情,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從而形成更多的科技成果。”

邢慧婧介紹,2019年開始,該企業已經成功申請到500萬和800萬的兩筆科技成果質押貸款。目前他們正在申請第三筆質押貸款,經過內蒙古生産力促進中心有制定的兩次資産置換流程,總信貸規模由850萬元增至2200萬元。

為了突破有形的資産門檻,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技術閒置與資金短缺的兩難困境,內蒙古生産力促進中心推出了為輕資産企業量身定制的科技成果質押融資貸款模式,為輕資産企業的科技成果質押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

打破傳統扶持模式,推動自治區經濟轉型升級

2018年11月,內蒙古生産力促進中心委託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行,為質押融資提供了賬戶監管工作。截止到2019年9月16日,1億元風險準備金已完成首輪運轉,該資金已進入逐步回收期。

據了解,在運營過程中,首輪風險準備金實際支援企業43家,引導信貸資金投放額度8.1億元,質押專利169項,放大比例1:7.5,11家銀行、3家擔保公司、4家評估公司參與了科技成果質押融資工作。

“去年至今,共計103戶科技類企業向中心公司提出融資需求,共計完成44戶企業的融資工作,佔總需求的42.7%。”閆東升介紹,在這些企業中,有81戶高新技術企業提出融資申請,佔融資需求企業數量的78.6%;高新技術企業獲得信貸融資37個,佔高新企業申請數量的45.7%,佔已支援企業總數的84.1%。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資源配置處處長塔林介紹:“專利和科技成果是企業市場競爭的利器,也是企業經過大量技術研發投入後形成的無形資産,通過質押融資來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將有效推進自治區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有了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模式,內蒙古科技廳扶持科技企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撥款、無償資助模式,借鑒發達省區經驗,探索出了全新的有償資金的混合扶持方式,利用風險準備金撬動銀行的信貸杠桿融資扶持企業,擴大無形資産在融資中的作用,同時解決了融資貴問題,採取貼息和評估補貼,降低貸款成本,評估成本,保險成本。2019年,內蒙古質押融資信貸規模從2018年的1億元增加到了10億元。

“針對科技型企業融資痛點,我們不斷改革創新,多措並舉,成效顯著。”邢慧婧表示,目前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除了積極推動開展科技成果質押融資服務試點工作,還從最初的“生産力+銀行、生産力+銀行+擔保公司”的貸款模式,衍生出“生産力+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生産力+融資租賃、生産力+擔保機構+統貸平臺”等多種形式,為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有益的嘗試。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