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美食地圖>

“中國柑橘城”忠縣的農業供給側改革之路

發佈時間:2019-11-11 15:30:00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李勇等  |  責任編輯:胡瑞娟

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忠縣境內,茫茫橘海中挺立著一棵特殊的柑橘樹。樹前石碑上寫著“奠基樹”字樣,它是22年前由當地引進的第一粒種子培育而成的柑橘樹。

享有“中國柑橘城”美譽的忠縣,從一粒種子起步,如今已擁有數十萬畝橘海,形成鮮冷橙汁等完整的深加工産業鏈條,並打造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再到一座公園”的農業供給側改革之路。

從一粒種子到一片橘海

中國是世界柑橘原産國,忠縣所處的三峽庫區是世界公認最適宜種植柑橘的地區之一。

1200多年前,詩聖杜甫遊覽忠州(現忠縣)大禹古廟後,揮筆寫下“荒庭垂桔柚,古屋畫龍蛇”的詩句;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期間,帶領百姓開山、修路、種果,種的正是柑橘。

然而,由於品種單一、生産方式落後,柑橘遲遲未能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直到1997年,忠縣引進美國施格蘭公司,與重慶三峽建設集團合作實施三峽柑橘産業化項目,種下現代柑橘産業的第一粒種子。

“從那以後,忠縣柑橘逐漸向現代化生産轉化。”忠縣果業局局長熊長春説,柑橘品種從美國引進,同時加以自主研發,育苗使用脫毒容器、栽植由經緯儀放線分區定植,忠縣柑橘品種、育苗、建園等均通過國際採標確認。

一粒種子已成長為一片橘海。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達到35.6萬畝,並形成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種體系,確保四季均有鮮果批量上市。2008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忠縣“中國柑橘城”稱號。

在長江之畔的涂井鄉友誼村,登上觀景臺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橘林隨群山起伏似海。著名作家馬識途返回忠縣老家時,被這幅美景所震撼,欣然題寫“三峽橘海”四個大字。

如今不只是友誼村,“半城山水滿城橘”已成為忠縣特有風景:墨綠連綿,金橘滿枝,漫步其間,既能享耳目之娛,又能飽口腹之欲。

從一杯橙汁到“榨幹吃盡”

在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車間,新鮮柑橘經過清洗、分級、榨汁、消毒等程式後,搖身一變成為橙汁,存入密封袋冷藏。

“柑橘從採摘到加工成鮮冷橙汁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才能保證色澤、口感和品質。”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洋説,派森百橙汁已躋身國宴飲品,並在國內多個大中城市銷售,也出口到日本、南韓等國家。

如今,忠縣已形成“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的加工産業鏈。熊長春説,全縣已培育出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業,實現加工柑橘5萬噸,生産橙汁2萬噸,加工産值6億元。

橙汁,只是加工産業鏈的起點。柑橘加工産生大量皮渣,填埋處理容易産生污染。忠縣選擇科研攻關,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研發柑橘皮渣處理工藝。

人見人厭的柑橘皮渣也成了加工産業鏈的重要一環。在忠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皮渣經過酸提、鹼提、提純等複雜工序,提取出來的淡黃色粉狀的橙皮甙身價倍增——它是抑制腫瘤的藥物原材料。

橘皮甙也不是這條鏈條的終端。沈洋説,提煉完橘皮甙等多種産品的皮渣廢料,最終可生産成有機肥,再賣給農戶或企業種植柑橘,完成“從果樹裏來,到果樹裏去”的綠色迴圈。

“榨幹吃盡,是忠縣拓展柑橘加工産業鏈的目標。”熊長春説,除橙汁、橘皮甙、有機肥之外,忠縣的柑橘産品還包括精油、果酒、橘蓉等10余種,全産業鏈目標基本實現。

從一片橘海到一座公園

前不久,3000多名馬拉松選手匯聚到忠縣新立鎮。裁判一聲槍響,選手們浩浩蕩蕩從新立鎮起跑,穿越萬畝橘園,聞著沁人心脾的橘香,奔跑在色彩斑斕的賽道上。

與此次“田園馬拉松”同時舉行的“忠橙”文化旅遊節,攝影大賽、摸魚比賽、柑橘採摘等20余項活動,吸引全國近30萬遊客涌入新立鎮。

其背後是忠縣發展柑橘産業的新目標,即建設“三峽橘鄉”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在柑橘種植業和加工業基礎上,發展文化旅遊,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兩年前,“三峽橘鄉”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涵蓋新立鎮、雙桂鎮的10個村(社區)。如今的“三峽橘鄉”儼然一座柑橘主題公園。

古樸的巴渝民宿掩映在萬畝橘海中,馬拉松廊道、慢行步道蜿蜒起伏。遊客可採摘新鮮柑橘,體驗橘鄉特色民宿,也可在柑橘品種博覽園觀賞大如西瓜、小如金豆的數百個柑橘品種,在橘藝手工坊親手榨出一杯橙汁……今年前三季度,“三峽橘鄉”共接待遊客1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830萬元。

果農的增收渠道因此得以拓寬。新立鎮文筆社區村民伯志油算了一筆賬:“以前,我的500多畝柑橘主要賣給經銷商,年産值約150萬元;田園綜合體建設後,我同時發展採摘、農家樂等,去年僅旅遊收入就達120萬元,總産值達350萬元。”

數據顯示,忠縣柑橘綜合産值已超過36億元,佔全縣農業總産值近四成,畝産值超過1萬元,帶動全縣20萬果農致富,每人平均年增收超過1.3萬元。(李勇 徐旭忠 趙宇飛)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