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經濟峰會11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37年前,中法雙方簽署關於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議定書,拉開了中法核能合作的序幕。”應邀出席峰會並致辭的中核集團董事長余劍鋒認為,中法雙方堅持“科技與工業兩條腿走路”,不斷推動核能合作邁上新高度,形成了“創新驅動、産業支撐、廣泛參與、互融互通”的發展局面,為深化中法合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核能是中法兩國傳統合作領域
1982年,隨著中法兩國第一個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議定書的簽訂,中法核能合作大門開啟。自此,核能成為中法兩國傳統的合作領域,雙方成了Copain(法語,夥伴朋友)。
1987年,中法合作的大亞灣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開工建設,實現了我國大型商用核電的起步。在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中廣核繼續與法國合作建設了嶺澳核電站一期,推動我國的核電國産化率從大亞灣的1%邁上了30%的水準。
上世紀90年代,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二期工程。在“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方針下,我國與法方開展了設計諮詢、設備採購等方面的合作。之後,在田灣核電工程、福清核電工程、方家山核電工程中,中法就設備採購、運作維修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合作。
臺山核電一期工程是中法兩國能源領域在華最大的合作項目,由中廣核、法國電力集團(EDF)和廣東省能源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臺山核電一期工程採用三代核電技術(EPR)。
如今臺山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全部建成投入商運,為全球第三代核電站建設提供了成功範例。它們的建設,有效推動了核電技術研發、裝備製造業及産業鏈的發展,為世界核電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世界範圍內同類型機組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解決方案,還為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合作建設英國欣克利角C等EPR核電項目起到示範和支撐作用。
合作蛋糕越做越大
為確保大亞灣核電站建成投産後的安全運作,經過層層選拔,中廣核選派110多名技術人員前往法國培訓學習。這些學成歸來的年輕人被稱為“黃金人”,不僅在我國核電事業中發揮著黃金一般的作用,也成為中法友誼的一段佳話。
近年來,雙方合作範圍不斷拓展、合作內容不斷深化,合作蛋糕越做越大。
ITER是規模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聯合中國、歐盟、印度、日本、南韓、俄羅斯、美國七方共同參與建造。此計劃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國際聚變能和平利用的未來。
今年7月,中核集團與法方共同組建的國際聯合體,成功中標了國際熱核聚變ITER項目TAC1核心安裝標段,將為熱核聚變實驗堆安裝“心臟”。
在乏燃料後處理等方面,雙方技術交流已有30多年曆史。如今,中法雙方在乏燃料後處理領域也正開展深入合作。
談及未來雙方核能合作,余劍鋒説,中法雙方政府機構和核能企業要鞏固核能合作的傳統優勢,加快推進雙方重大合作項目落地,在核能創新前沿領域深化交流合作,攜手開發第三方核能國際市場,共同推動完善全球核治理,為推動全球核能事業發展、深化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