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早餐時會吃一個煮雞蛋。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剝開蛋皮後,有的雞蛋氣室很大,有的幾乎看不到氣室,這是怎麼回事?沒有氣室的是不是人造雞蛋?
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真”雞蛋的組成結構是怎樣的?雞蛋從外到內分別由蛋殼、氣室、卵殼膜、蛋白、繫帶、蛋黃、胚七個部分組成。蛋殼在雞蛋的最外面,由碳酸鈣組成,上面有成千上萬個細小的孔穴。蛋殼外面還有一層蛋殼膜,雞蛋從母雞體內出來,這層薄膜均勻地覆蓋在蛋殼表面,把細小的孔穴“封閉”住。這樣,外面的細菌就難以進入雞蛋內部;而雞蛋內部的水也不容易散失,但蛋殼仍是雞蛋完成呼吸作用的介質。
氣室是儲存氣體(氧氣)的一個空間,供未孵化出的小雞呼吸用。隨著貯藏時間延長,雞蛋內水分和二氧化碳不斷地通過蛋殼上的孔穴向外滲透,氣室也就不斷增大。觀察氣室大小是一種簡單有效地檢查雞蛋新鮮度的方法。可以説,每個雞蛋生下來就有氣室了,越新鮮就越不明顯。一般來説,越新鮮的雞蛋營養價值越高。
很多人一聽到“人造雞蛋”,立刻聯想到坊間流傳的“假雞蛋”:曾有消費者把雞蛋黃在地上反覆拍打,蛋黃不但沒碎,竟然像兵乓球一樣有彈性,於是稱買到了人造假雞蛋。還有網友做實驗,用海藻酸鈉、氯化鈣等原料,“造”出了假雞蛋。事實上,雞蛋在低溫環境下保存時間過長,甚至冰凍過,就會導致蛋黃變得很硬很有彈性。母雞如果吃太多棉籽餅之類含棉酚過高的飼料,也會讓雞蛋變成“乒乓球雞蛋”。另外,如果母雞的輸卵管有炎症,蛋黃的彈性也會增加。到目前為止,無法通過化學合成製作出跟真雞蛋一模一樣的産品,光雞蛋殼就很難模倣。有調查顯示,所謂“人造雞蛋”,其實是一個騙局,目的是吸引人去“拜師學藝”,學費不菲而且“關鍵技術”保密。目前,國外有專門做人造倣生雞蛋的,已經上市,其主要原料是大豆蛋白提取物,作為雞蛋的一種替代品,解決雞蛋過敏等問題。然而,這類産品沒有蛋殼,蛋白和蛋黃也沒有分開,而是像蛋黃醬一樣的形狀。
購買雞蛋時,建議大家首選正規超市的大品牌産品,生産日期越近越好。如果是購買沒有標注日期的散裝雞蛋,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摸一摸,如果雞蛋過於光滑,説明蛋殼膜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新鮮度明顯下降。第二,掂一掂,同樣大小的雞蛋,手感越重説明水分蒸發得少,這樣的雞蛋就越新鮮;第三,透過光看一看,氣室越小,雞蛋越新鮮。
將雞蛋在一個盤子中打開,攤開的面積越小,説明雞蛋越新鮮;如果能觀察到細細的白色帶子連著蛋黃,説明雞蛋的繫帶尚在,也很新鮮;如果是白煮蛋,蛋黃較居中,沒有明顯偏向一側,蛋白能分離成三層,氣室很小,説明是新鮮雞蛋。不管是散裝雞蛋還是包裝雞蛋,都建議買回來冷藏保鮮,並且儘量在兩周內吃完,否則雞蛋的新鮮度會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