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輕點手指,包羅萬象的商品和服務就能送到府來;週末假期,遠郊景點民宿迎八方遊客,鄉間道路上車水馬龍;中關村的小小格子間內,幾個人的創業團隊卻能靠創新創造巨大價值……新中國成立70年來,北京第三産業從結構單一、基礎薄弱,到成為全市經濟的支柱和引擎,發展成績斐然。
市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新中國成立70年北京市第三産業發展回顧報告顯示,本市第三産業産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吸納就業超過千萬人,服務生産和造福民生作用突出,逐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産業結構調整三産變主角
回望70年,第三産業在北京經歷了從基礎薄弱、發展緩慢到比重增加、唱起主角的巨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第三産業規模很小,産業基礎薄弱;改革開放前,在工業優先的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第三産業發展相對緩慢;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第三産業增加值量級不斷實現新突破。1952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僅為3.1億元,1955、1986、1996、2010年分別突破十億、百億、千億、萬億元大關。2018年,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5萬億元。
産業規模擴大的同時,三産的産業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北京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取得較快發展,1978年,全市第二産業增加值佔比達到71%,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為23.9%。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積極調整優化産業結構佈局,第三産業規模不斷擴大,並逐漸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導産業。1994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達到49.1%,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全市産業結構由“二、三、一”演變為“三、二、一”;進入21世紀以來,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繼續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穩固。2018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達到81%,比1978年提高了57.1個百分點。
吸納就業超千萬人
週末假日,位於密雲區的古北水鎮景區遊人如織。市民孫川是這裡的常客,每年夏天都會帶著一家人前來度假。除了北方長城“混搭”江南水鄉的獨特景致,孫川説,水鎮的特色小店、文化氛圍和繽紛夜景也是他和家人青睞這裡的原因。
幾年前,古北水鎮的橫空出世填補了高品質京郊休閒度假市場的空白。2018年,水鎮接待遊客256.49萬人次、營收9.98億元。
古北水鎮只是本市第三産業蓬勃發展的其中一個消費亮點。近年來,第三産業始終保持較快增長,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按可比價格計算,1953年至2018年,北京第三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7%,快於同期地區生産總值增速0.3個百分點。2018年,第三産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7.9%,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實現中高速發展。
第三産業吸納就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蓄水池”作用凸顯。1978年,第三産業從業人員佔全市的比重僅為31.6%,低於第二産業8.5個百分點;1992年,第三産業從業人員佔比達到43.6%,超過第二産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三産業業態不斷豐富,從業形式更為靈活,對穩定就業貢獻突出。2018年,第三産業從業人員達到1010.2萬人,是1978年的7.2倍,佔全市吸納就業的比重為81.6%。
新經濟興起改變市民生活
“幾年前,想叫個外賣只有家附近的兩家餐館。如今,外賣平臺上有幾百家餐飲店可以選擇。除了送餐,還能送藥、跑腿代買。”説起這幾年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帶給自己生活的變化,市民張媛頗為感嘆:“感覺需要自己跑腿的事兒越來越少了。無論是購物、買菜、訂餐、送藥,還是交水電氣費、辦理交通違法等公共事項,都可以在手機上輕鬆完成。”
網際網路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新經濟迅速興起,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也為第三産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2018年,北京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21843.0億元,佔全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7.1%。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網上零售額2632.9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4%,比2014年提高7.3個百分點。
作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北京從2015年來不斷放寬重點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優化營商環境,聚焦重點領域,推動服務業邁向高端化、國際化,為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賦予新動能。2018年,第三産業實際利用外資148.6億美元,是試點前2014年的1.9倍,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85.8%。(記者 趙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