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美食地圖>

國産人造肉概念紅火 短期難撼大豆市場

發佈時間:2019-08-20 15:19:03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 趙方圓 等  |  責任編輯:甘佳旭

近期,廣州日報報道了人造肉概念紅火現象,引發業界不小關注,而中國首批人造肉恰好日前揭開神秘面紗,被製成雞肉卷、獅子頭、漢堡、冷面等産品亮相,有國內消費者第一時間嘗到人造肉食品“頭啖湯”。儘管概念炒得如火如荼,但在食品專家看來,産業仍處於萌芽起步階段,短期內不會影響大豆市場。

我國人造肉市場仍較“初級”

據“試吃”過的消費者反映,人造肉味道與真肉比較接近,但韌勁不如真肉。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得知,不少消費者將人造肉與素雞、腐竹等豆製品混為一談,還有的對概念模糊不清。

記者了解到,人造肉按製作技術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的大豆蛋白肉,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倣的豆製品;另一種則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成。

據悉,目前國外的人造肉技術多是從豆類、小麥等植物中提取蛋白,模擬肉的口感,加工成和肉類纖維口感相近的“素肉”。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廣州日報記者,目前來看,國內人造肉市場從産業端到消費端都處於初級階段,技術水準與國外巨頭仍有不小差距,但他認為,國産人造肉在未來迎來紅利。“國內消費升級提速,隨著老齡社會來臨、素食消費者增多,紅利疊加會推動我國人造肉市場的發展。”

短期不會對大豆市場供求産生較大影響

朱丹蓬表示,豆類製品的製作只是對植物蛋白進行一個深加工,而人造肉則是對植物蛋白進行更高水準的精加工,在研發、結構、工藝、技術等方面的級別更高。與複合肉相比,人造肉基於植物蛋白為原料,食品安全相對有保障,長遠來看,植物蛋白的發展前景也相對更好。

記者了解到,作為大豆主要消費國,我國大豆産能一直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國內大豆市場需求主要依賴進口。

不過,朱丹蓬告訴記者:“目前來看,人造肉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吃的人也比較少,對於大豆的需求相對較小,因此不會對大豆市場的供求産生較大影響。”(全媒體記者 趙方圓 涂端玉)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