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創新資訊>

濟源下冶:“扶貧+扶志+扶智”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發佈時間:2019-02-21 14:50:16  |  來源:北國網  |  作者:翟朝霞  |  責任編輯:楊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如何做到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2018年以來,濟源市下冶鎮從思想入手,在貧困群眾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用“精準培訓”實施“造血式”扶貧,實現“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的有效銜接,增強了貧困群眾“我要脫貧”的志氣,凝心聚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扶貧先扶志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扶志以自強,扶智以自立,脫貧的內生動力就會奔涌而出。”下冶鎮扶貧辦負責人介紹,部分貧困群眾之所以貧困,一個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讓他們徹底告別貧困,首先得激發他們的志氣,做好扶志工作。

為了轉變貧困群眾思想觀念,下冶鎮專門出臺《下冶鎮扶貧扶志行動方案》,重點突出思想扶貧、智力扶貧、鄉風文明建設,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鼓勵主動脫貧、光榮脫貧;出臺《“好媳婦”“好婆婆”“五美庭院”“脫貧示範戶”“最美幫扶人”等系列評選活動方案》,評選出具有代表性、先進性和時代性的典型人物和家庭,涵養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風醇物厚的鄉風文明,教育貧困群眾依靠勤勞致富實現自我脫貧,消除“等靠要”消極思想。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戶戶有模範黨員、村村有脫貧先鋒”……在下冶鎮主次幹道和各村部附近,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2018年,下冶鎮投入20余萬元,在圪老圈、坡池、南桐等3個省定貧困村陸續開展手繪文化墻活動,不斷提高幹部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的知曉率;同時加強文化廣場與體育廣場設施建設,對10個省定貧困村的文化活動室進行了提升,為10個行政村建設或改造了簡易戲臺,對所有行政村購置大喇叭、音箱、樂器等,建成下冶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使得文化場所成為新民風建設的主陣地。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戶謀得一技之長

“新生兒該如何護理”“産婦飲食應注意什麼”“小兒黃疸怎麼處理”……1月16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家政服務培訓在下冶鎮舉行,來自轄區各村的116名婦女,手拿筆電,安靜整齊地坐著,一邊聆聽老師講課,一邊記錄重點內容。

下冶鎮婦聯負責人介紹,此次免費培訓為期3天,開設育嬰、養老護理、醫院陪護、家政服務等課程,聘請的老師都具備專業資質,學員在學習結束後,可以報名參加高級培訓獲得證書,成為她們外出務工的“敲門磚”。同時,還針對部分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文化程度、技能水準偏低的情況,以家庭服務業為切入點,借助其就業空間廣闊、市場需求旺盛、就業門檻不高、待遇良好的優勢,幫助她們掌握一技之長,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美好願望。

2018年以來,下冶鎮堅持把技能培訓與特色産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先後組織五次技術培訓、兩期再就業培訓,邀請市林業、科技、畜牧、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對煙草、核桃、小辣椒等技術管理進行授課,培訓人數達200余人次,進一步提升了貧困戶的種植、養殖知識。


致富先治心,貧困戶成脫貧先鋒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貧困不要緊,最怕精神貧困,不肯付出努力。“物質上的扶貧重要,精神上的扶貧更重要,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貧困戶。”下冶鎮分管扶貧的副鎮長盧寶成介紹,下冶鎮以精神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戰略重點,針對鄉村“等、靠、要”惰性思想,駐村第一書記、幹部、幫扶責任人入戶走訪、深入談心,並結合政策兜底,就業轉移、産業“造血”等多項舉措,幫助貧困戶增收。

代立紅是下冶鎮大嶺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隊員在走訪中,得知他中專畢業後就進城打拼的消息,就積極動員他回鄉創業,投入到村裏艾草産業發展中,並在政策方面給予他很多支援,幫助他建立中國社會扶貧網、拼多多、淘寶等多個線上渠道。代立紅于2016年6月成立“大嶺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高出市場價收購村民種植的艾草,加工成艾絨、艾條、艾草足浴包等系列製品,製作肚兜、護腰、護膝等艾産品,在網上銷售。

“摘‘窮帽’,拔‘窮根’,不能只靠政府救助,關鍵是自己要有志氣,靠努力奮鬥去致富。”代立紅説,他于2017年4月註冊了“下冶艾”商標,2018年5月註冊了下冶艾艾草製品有限公司,購置卷艾條機器、艾柱切割機、縫紉機等,主要從事艾草種植、加工、銷售。代立紅脫貧後,不忘帶領村民共同發展,吸納貧困戶入股合作社,讓貧困戶家的勞動力到合作社工作。



有了新目標,有了新産業,代立紅像變了一個人似得,一頭扎進山區老家,生産、研發新的艾絨産品,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發貨,一天到晚忙得陀螺一樣,也無怨無悔。“家鄉有山有水、資源豐富,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我想趁著年輕,做點有意義的事情。現在正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我要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説起自主創業、示範帶動的初衷,代立紅的話語鏗鏘有力。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