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來之星>舞蹈才藝>

訪我國舞臺特效專家劉麗紅——劇場與舞臺的新時代

發佈時間:2018-12-17 14:08:3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劉蓉

如今,隨著中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豐富。劇院、劇場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各個城市拔地而起,成為各個城市的地標建築和文化符號。而當下,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空間的變幻、絢麗的光效、栩栩如生的投影,讓劇院的舞臺變的魅力無邊,成為各種演出發揮的完美天地。作為中國頂尖的舞臺、劇院特效設計專家,劉麗紅説:這是劇場與舞臺藝術的新時代!也是我們最好的時代!


訪我國舞臺特效專家劉麗紅-----劇場與舞臺的新時代

劉麗華在中國國際演藝設備與科技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劉麗紅,碩士研究生,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工程專業數字方向。

2003年負責中央電視臺800平米演播大廳的建造整合一體化工程。

2007年負責國家大劇院《簡愛》的巡演舞臺的設計,這是中國首個可拆裝的模組化旋轉舞臺。

2014年舞蹈家楊麗萍《雲南的響聲》,是中國首個模組化劇場的改造工程以及舞臺特效。

2015年舞蹈家楊麗萍《黃山印象》劇場的舞臺特效以及機械工程。

2016年參與在建的北京環球影城的舞臺特效工程。


眾多世界頂級舞臺項目的負責人

多年以來,作為中國頂尖的劇場劇院舞臺特效專家,劉麗紅不斷在嘗試新的技術,並通過對其的運用探索建築及劇場的各種新的藝術可能。探索和引領舞臺科技的應用技術。在她看來,觀眾走進劇場,在同一個空間,同一段時間,欣賞舞臺上的表演者,跟舞檯燈光、音響、多媒體效果互動,技術都是為了藝術的呈現,這才是體驗一場真正的現場演出。

用26個億打造的武漢萬達漢秀,是萬達集團和弗蘭克德貢集團合作的世界頂級實景舞臺秀,是近年來劉麗紅負責的項目之一。


訪我國舞臺特效專家劉麗紅-----劇場與舞臺的新時代

在武漢萬達漢秀的項目上,劉麗紅和她的團隊引入了國內首個水下液壓升降舞臺


這場表演結合了大型特效歌舞表演,大型人體雜技表演,和大型燈光噴泉加是水上特效表演。舞臺拉開後可以形成一個和奧運會標準游泳池大小的水池。需要更多的水面,水下,高空等多環境下的雜技表演,尤其是米高空跳水,難度非常大,對舞臺設計的要求自然非常高。

劉麗紅説:“過去十年間,舞臺技術有了一些根本的變化,比如投影、電腦燈以及很多互動設備的出現。傳統的劇場設計其實已經不能配合新的科技了。


訪我國舞臺特效專家劉麗紅-----劇場與舞臺的新時代

劉麗紅與其他行業專家探討問題


緊接著,劉麗紅還參與了上海迪士尼舞臺項目,以及在北京環球影城項目上把首個大型液氮霧機系統應用於舞臺。她常常思考,未來新舊各種技術手段,如何産生新的表演方法和特殊的藝術效果。以及我們在使用新器材的時候,怎麼可以把表演提升到一個新層次。

在她看來,在實踐操作中,國內在舞臺技術方面可以説器材都是最新的,但是培訓、教育與運作的部分還是比較傳統。做舞臺技術的是一個團隊,需要很多很好的技術人員,需要很嚴格的培訓。尤其是怎樣從最基層的技工到最上面的設計師,讓他們産生合作的關聯。把音響、燈光等技術綜合起來,劉麗紅説:“我覺得國內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需要一個實驗的平臺,在學術、專業研究的層面,可以多讓國內的舞臺研究者了解舞臺技術與他們的關係。”把創意和技術真正的結合在一起。


訪我國舞臺特效專家劉麗紅-----劇場與舞臺的新時代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任東生,中國演藝設備協會會長熊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伊天夫與劉麗紅合影


與楊麗萍的合作

與中國首屈一指的舞蹈家楊麗萍合作了《雲南的喊聲》,《黃山印象》之後,劉麗紅認為,楊麗萍的舞蹈本身就是在呈現身體的技術,本身就是非常注重技巧的。她的創作方法也很有趣,她不像西方的重新創作,而是根據音樂、音韻的配合等很多基本元素進行結合,就如編程一般。

楊麗萍培訓是綜合的、整體性的,演員是自己的導演,他會知道空間、觀眾與自己的關係,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肢體去表達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她的舞蹈本身就是很好、很全面的培訓。但是如何利用舞檯燈光、投影體現舞蹈中的抽象概念。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呈現出如詩如畫的效果。如何用高科技呈現新的感覺,同時保留到底傳統人文的味道,並有著自己的特色,這是未來我們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要努力去做的。與藝術家一起工作,是為了保證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藝術構想得以完整呈現,或者超出他們的想像,也是技術與藝術融合的過程,實現藝術效果。

從建築中獲取靈感

劉麗紅天生對各種建築有濃厚的興趣,她認為舞臺設計其實和建築師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我們都要和多方面的人員進行協調,一起來進行創作。當然,不管是建築師還是導演也分很多種,蓋小房子與做大項目、做一個小劇場的戲與做一台大戲,需要的技術和團隊也是不一樣的。建築靈感對我的舞臺工作來説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所以我做設計的方式和傳統方式培訓出來的導演也有一些不同,我希望可以讓每個元素互相配合,營造出一個空間交給演員去表演,去和空間互動。

舞臺空間本身也是建築空間,所以從建築設計中獲取靈感,對她來説是很自然的事。對於未來,劉麗紅説,她希望將聲音、燈光等舞臺的元素進一步發展。需要運用系統的複雜的思維方式,藝術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手段和方法。而另一方面,傳統表演藝術的形式已經很久沒有改變了,我希望在未來可以在新的劇場設計以及舞臺形式上做一些突破,多一些實驗。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