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優化配置>

建築供熱要避免“高能低用”

發佈時間:2018-09-07 15:29:52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陳瑜  |  責任編輯:謝凡

“除了特殊需要,燒煤也好,燒氣也好,都不是解決建築供熱問題的正確方式,都是高能低用。”在8月底舉行的2018國際清潔取暖峰會暨工程應用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認為,不能簡單地將電和熱等同。按照能質系數方法,一份電相當於四份熱。因此用一份電生成一份熱,實際是極大浪費。

在江億看來,低品位熱源應該成為建築供熱的主導熱源。它的來源有兩個:一是熱電聯産的尾部閥氣餘熱,二是高能耗工業生産過程排出來的低品位餘熱。

我國每年用於供暖的耗能約佔總耗能的13%。尤其是北方地區冬季取暖多以燃煤為主,每年消耗煤炭1.5億多噸。與此同時,散煤燃燒帶來的污染排放物增加,成為北方地區冬季霧霾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也讓“去煤化”聲音愈演愈烈。

2017—2018年採暖季,北方地區集中推行清潔取暖,用“煤改氣”等替代燃煤供暖。這在為治理霧霾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爭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倪維鬥認為,氣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能源。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現已接近40%。如此寶貴的天然氣資源,應用在更為合適的地方。如果把它不合適地利用,大量拿來採暖的話,有點暴殄天物。

他同時表示,由於環保問題,現在有點把煤“妖魔化”了。

“散煤高污染要制止,現在‘一刀切’地把煤搞掉也不是很好的方法。”倪維鬥認為,我國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煤炭都是我國能源供給的主力軍。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更好地利用清潔煤。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副巡視員吳險峰在致辭中也表示,清潔取暖要利用本地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等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合理確定改造技術路線,尤其是對於農村散煤要把好技術關,選擇可複製、可推廣的清潔取暖技術路線。避免路線選擇不當,進行二次改造。清潔取暖決不是簡單的去煤化,不是不要煤炭,而是鼓勵煤炭集中高效清潔利用。

根據十部委去年底共同發佈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將達50%,替代散燒煤7400萬噸;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將達70%,替代散燒煤1.5億噸。(陳瑜)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