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四季食材>

發掘傳統釀茶 重塑茶品奇葩

發佈時間:2017-12-01 13:31:0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劉蓉

茶中奇葩-釀茶

西山採香茗,

東坡摘芝菌;

凝神培成釀,

當心制為曲;

三更不得睡,

五更須頌經;

晝夜不安生,

唯恐誤茶品;

如此競三旬,

方得紅丹飲。

用這首五言來形容福建釀茶“金紅天華”的釀製過程可謂恰如其分。釀茶工藝古已有之,由於歷代戰亂、人口遷徙等原因,致釀茶一度失傳於世。前不久,記者找到了福建釀茶傳承人董金鳳女士,經她介紹,恢復古法釀茶實為不易,經過多年的發掘和研究,無數次的配方試驗,無數次的徵詢茶客的反映,無數次地來往于産地和茶葉研究所、農學院、茶葉協會,經過了數不清的自我否定,最終獲得成功。去年七月的一份檢測報告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營養成分均達到或超過國標,未檢出化學有害物。釀茶,成功了!

傳承 使命 成就

中醫文化的熏陶,對宗教的虔誠跟隨以及敦厚善化的家風使得董金鳳選擇了她的道路,也可以説是由於各種機緣巧合讓她成為了釀茶文化的傳承人。

董金鳳,福建霞浦縣人,出生於中醫世家,祖上世代行醫,美名遠播。 其外公(生於民國戊午年卒于西元2007年)是位居士,生前常年煉丹,分送鄉民,不取分文,一直為鄉鄰稱頌。幼時,耳濡目染的她即粗通藥石之理,及長,她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還要幫助家裏制茶制藥,這期間,她學習了更多的中醫藥傳承技藝,同時也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奠定了她的人生觀和職業取向。

通過了解我們得知,董女士于1995年畢業于福建中醫藥大學,此時,她面臨著多重選擇,最輕鬆的就是去醫院上班,掙一份工資,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若干年過去了,她依然初心未改,決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傳統制茶工藝研發釀茶。

她家的茶園分別位於霞浦縣崇儒鄉左嶺村和柏洋鄉後壟村,海拔均在600多米以上,乍一看,茶園像是沒有用心管理,滿園老樅茶樹不像別人家那樣精心修剪,而是枝節橫生,茶葉的顏色也是顯得深重厚實,茶園裏還生長著各類植物,好像從來沒有除過草,這難道就是傳説中的自然農法?

原來這一切都是故意為之,董金鳳外公辨識百草,從前就告訴過她,老樅園裏的一些草本植物,具備藥用價值,與茶樹一起生長,可改善茶的品質,應予以保留。蟲子也不能用化學農藥殺滅,昆蟲叮咬茶葉,昆蟲的唾液與茶葉內的汁液中和,不僅能降低老樅茶葉的苦澀,喝起來還會有明顯的回甘。老樅樹榦上也會寄生各類菌菇和靈芝,更是去不得,正是利用這些植物的天然益生菌,才能獲取釀茶所需的釀。而一般的茶農並不知道生態多樣性如此重要,一旦施用化學肥料,就會破壞茶園生態和益生菌。

事實上,董金鳳正是利用採自菌菇和靈芝的天然食用菌製成優良的古方茶曲, 在經過多次配方試驗,才最終收穫成功,她的釀茶取名“金紅天華”,“金紅天華”給人的觀感印象即是金色琥珀,聞起來濃香馥鬱,沁人心脾,茶湯入口醇綿回甘,層次豐富。口舌生津,杯盞留香,回味久遠。正如元代詩人劉秉忠在其《嘗雲芝茶》詩曰:鐵色皴皮帶老霜。含英咀美入詩腸。業內資深茶人朱海東在第一次品嘗了“金紅天華”後,只説了一句:這茶是下了功夫的,隨機從原産地訂購了50公斤,事實上,“金紅天華”尚未正式面世,因為産量有限,連續兩年被業內人士搶購一空。

制茶者説




一般的茶客對於益生菌用於制茶工藝還不太熟悉,甚至聞所未聞,董女士告訴記者,食品與益生菌的適度發酵,都應當説是改善了品質,譬如麵粉經過發酵做成饅頭;牛奶經發酵成為酸奶;白酒利用千年泥池發酵,就是利用泥池中經年留存的有益菌群族充分發酵;所有這些發酵後的食品都改善了品質和口感,更利於營養的吸收還起到了改良腸道生態的作用。當然,茶葉與益生菌的發酵也不例外, 會更大程度地改善茶葉品質,茶味更加醇和甘甜,而且長達一個月的充分發酵,避免了長期堆棧式儲存發酵中被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而導致的發黴(黃麴霉素)變質,最終為茶客們提供的是紅湯陳香的熟茶。

當記者問起這種釀茶的獨特香味源自何處時,董女士娓娓道來,她説,發酵後的食品都會散發不同的香味,如饅頭、白酒等。就釀茶來説,産地不同,香型也不同,所謂産地不同指的是氣候、土壤、海拔等因素的不同,氣候又包括降雨、日照、溫度、濕度等,霞浦縣年平均氣溫16℃—19℃,春多雨水,冬暖夏涼,霜雪少見。適於茶葉生長,這些因素賦予茶葉溫和醇厚的品質,再則由於福建茶葉富含硒,硒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及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對結腸癌、皮膚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具有明顯的抑制和防護作用,這些功用都會在釀製過程中完好保存。唯有土生土長,方保原汁原味,原産地不可複製的地理、氣候環境,賦予了原産地茶特有的精妙韻味。這可能就是釀茶與一般紅茶差異之處了。



想起上海茶葉協會秘書長王木根在品嘗了 “金紅天華”後説的話:“外形條索厚重,香型純正醇厚毫無霉味,湯如金色琥珀,晶瑩剔透無渾濁沉澱,入口順滑,生津回甘無刺激,經久耐泡,杯底留香持久,而且還可以煮著喝,這是其他紅茶不可比擬之處啊”眾多茶客、專家的讚譽無疑是對董女士奉獻的高度認可。

制茶即是修為

路還很長,一切才剛開始!董女士時常這樣説,眼下,她著手開發了兩款不同功效的釀茶,針對男士與女士不同的體質,功用有所不同。不少茶客飲用一段時間後,打來電話説,身體狀態明顯比從前好,是不是茶中放了藥?董女士回答他們,不可能放藥的,放藥是不可能通過檢測的,再説那也違法呀。其實那是功效而非療效,茶葉品質好,營養全面,無化學有害物質,加上精心製作,又有頌大悲咒加持能量,怎麼可能沒有顯著功效呢?其實,這兩款愛心茶具有的主要調理功效是補腎陽、暖宮祛寒、益氣止咳、安神止頭痛、理氣抗脂肪肝、健脾養胃去風濕。

在我們的一再追問下,董女士説出了部分秘密,在釀茶的發酵過程中,她使用了三十多種當地的中草藥,其中有山茨菇、靈芝、銀翹、生地、熟地、蟲草、人參、三七等,她特別提到了山茨菇,説這種菇具有較強的解毒性和抗癌性,兼有祛風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在制取釀茶的過程中不可或缺。



這個世上,當你專一地去做一件事情,你的作品是具備靈氣的。你的信念,你的修為,都已包含在裏面。董女士研製釀茶不正是説明瞭這一點嗎?一杯清茶之雅,在於她不是為了迎奉人們的口腹之欲,更高的境界:香茗掬于手,香氣靜於心,片片皆為善緣。董女士堅信她在傳播善念,弘揚佛法,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沒有比這更欣慰的事了。

“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面對紛至遝來的榮譽,董女士感到的只有激勵和鞭策,她沒有絲毫的懈怠。目前,她奔忙於一些專利和非物質文化傳承事務,還在向當地政府申請荒地,自己動手墾荒,開闢為新的茶園,她要釀製出更多的好茶,回報社會,感恩知遇。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