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來之星>

人工智慧是未來必然發展趨勢 教育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發佈時間:2017-11-14 09:50:16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牛瑾  |  責任編輯:劉蓉

人工智慧是科技發展的大勢所趨,要積極應對,教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人工智慧教育要面向大眾加以普及,特別是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為培養複合型人才打下基礎。對受教育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情感溝通的能力、綜合看世界的角度、發自內心的創造,這不僅是人類超越人工智慧的獨特優勢,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我們都正在迎來機器人“新人類”。它們或將代替人類,從事翻譯、助理、客服、司機、家政、資訊等工作;它們或將化身農用無人機、收割機器人,成為新一代“農民”;它們或將成為微創手術“醫生”,為人類解除病患……它們能做到的,遠遠超過我們能想到的。

美國發佈的報告預測,在未來10年至20年間,人工智慧有可能取代47%的現有工作。麥肯錫發佈的報告對此數字的預測是49%,人工智慧專家的預測是70%。不管哪個更準確,都説明人工智慧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積極應對。

要積極應對,教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逐步開展全民智慧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培養複合型人才。一些大學開始招收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生,職業院校著手調整專業佈局,其目的都是在人工智慧火了之後,助推人工智慧教育儘快跟上。

關於教什麼的問題,要切忌浮躁。人工智慧教育要面向大眾加以普及,特別是在中小學生中開展,讓其對相關技術概唸有大致了解,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思維方式實現轉變,為未來真正掌握人工智慧領域的精深原理打下基礎。所以,剛開始就講太多編程和演算法並不現實,還是應當從基礎開始,比如,把一些國內的機器人“請”到學校與學生交互,潛移默化地普及人工智慧知識。

關於誰來教的問題,要彌補短板。短板之一,是各地區在教育資源積累和調用能力上的巨大差異。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學校很容易邀請到相關領域的專家來授課,但更多地區則沒有如此的資源儲備,無法實現全民智慧教育的目標。短板之二,是人工智慧研究背後涉及學科不唯一的現實。人工智慧更像是一個跨界融合的領域,參與其中的人員有研究電腦的、有研究自動化系統的、有研究通訊的,究竟用怎樣的方式和邏輯去培養人工智慧發展急需的人才,成為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在傳統課堂教育方式之外,做好人工智慧教育普及,大眾媒體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或許是一個新的突破口。之前的科學類節目“最強大腦”就是例證,其擁有眾多青少年粉絲,在與粉絲的互動中實現了相關科技類資訊的深入人心。

當然,上面所説的都是掌握人工智慧技術的方式,于受教育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學著懂愛、懂世界、懂創造。人工智慧可以模擬交流,卻做不到真正的情感交流;人工智慧可以在特定的範圍內應用,卻無法跨越“特定”的邊界;人工智慧可以快速運算、逼真模倣,卻缺乏關鍵的創新能力。所以,情感溝通的能力、綜合看世界的角度、發自內心的創造,才是人類超越人工智慧的獨特優勢,也正是教育的重要目標。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