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南京大學團隊推翻美國室溫超導研究,距美國研究發佈只有8天
來源:羊城派2023-03-20 13:43:58
大字

【南京大學團隊推翻美國室溫超導研究】核心提示

  1. 1.Dias團隊將氫化镥中的部分氫換成氮,並宣稱在1GPa、20攝氏度的最高轉變溫度下測量到了超導

    1. 2.有關專家認為Dias實驗存疑,包括合成樣品結構不清楚、氫的含量太低。一般而言,超導材料中氫含量越高,其超導轉變溫度越高

  2. 3.南大團隊發現,在6萬個大氣壓以下的不同壓力中,低至10K都沒有超導發生

  3. 4.南大團隊表示,Dias的製備樣品方案不可行,所以以新的方式進行合成並得到了镥氮氫材料

  4. 5.除了聞海虎團隊的論文外,近期還有數篇有關氫镥材料的類似研究發表

“這個結論肯定是推翻了,毋庸置疑的。”南京大學超導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聞海虎對《中國科學報》説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足夠堅決。

“這個結論”,指的就是當下大火的美國羅切斯特大學Ranga Dias團隊的室溫超導研究。他們宣稱自己研發的一種镥氮氫材料在近1萬個大氣壓(1GPa)下實現了室溫超導。

3月15日,聞海虎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提交了一篇包括9名作者、長達16頁的研究論文,直截了當否定了Dias的研究結論。論文結論稱:“我們的實驗清楚地表明,從環境壓力到6.3GPa,溫度低至10K(約-263攝氏度),镥氮氫材料LuH2±xNy中不存在超導性。”

這距離Dias的研究發佈只有8天,如果實錘,Dias將會再次被打臉。

復刻Dias實驗

3月7日,看見Dias在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的報告結果後,聞海虎火速安排重復實驗,“我們的初步樣品很快出來了,後來又作了一些調整”。

為何效率如此之高?聞海虎稱,這是他們團隊加班加點共同努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復刻實驗“難度不是很大”,但是“測量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因為需要精細的信號,而數據分析也是有難度的,幸好他們“平時有很好的積累”。

實驗並非完全復刻。聞海虎發現,Dias給的製備樣品方案幾乎不可行,於是他們結合自己的條件,完全以新的方式進行合成並得到了镥氮氫材料。X射線衍射儀技術檢查顯示,該材料結構與Dias的樣品幾乎一致,且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分析也發現了氮元素。

聞海虎團隊隨即在6萬個大氣壓以下的不同壓力中,對該材料電阻進行了測量,發現低至10K都沒有超導發生。同時,他們也進行了仔細的磁化測量,發現沒有超導所需的抗磁信號。聞海虎説,這些發現足以否定Dias的常溫低壓下的超導結論。

因為Dias沒有説明其研究材料中的氮含量,目前只能以材料結構來討論。聞海虎説,儘管樣品中氮含量或許有所不同,但是材料結構一樣、3種元素兼具,這個情況下要有超導就應該産生了,“不能説那一點成分的改變會決定超導或不超導”。

為什麼Dias的製備樣品方案不可行呢?Dias的方案是,用兩個小金剛石對微腔中的镥、氮氣和氫氣在65攝氏度下加壓到1萬個大氣壓。聞海虎分析説,Dias的材料製備方法存在明顯的不合理性,65攝氏度太低,這個溫度下能産生金屬和氮氣、氫氣的反應是不可思議的。

聞海虎説,Dias可能給了一個錯誤的條件,或許是溫度少了一個“0”,“除非用鐳射加熱,否則很難做出來”,然而Dias並沒有提到鐳射。聞海虎團隊採用了高溫高壓爐來燒,很快就得到了镥氮氫材料。

聞海虎考慮得更嚴謹。他説,這個材料在幾十萬個大氣壓下是否會出現高溫超導還不能下結論,“我們也正在做”。

需要更多的驗證

從1968年到今天,物理學家一直在研究與氫有關的超導屬性,硫化氫、稀土氫化物和鹼土氫化物可以在超過200K的溫度下轉變為超導態。

Dias

Dias團隊這次將氫化镥中的部分氫換成氮,並宣稱在1GPa、20攝氏度的最高轉變溫度下測量到了超導。如果被證實,這將是史無前例的一大進步。

此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靳常青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提及Dias這次研究的幾個存疑細節,包括合成樣品結構不清楚、氫的含量太低(與之前發現的富氫超導體迥異)。

為何氫的含量如此重要?這與學界對超導的一種固有認識有關。一般而言,超導材料中氫含量越高,其超導轉變溫度越高。

計算化學家、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副教授苗茂生告訴《中國科學報》,富氫超導體和低氫超導體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系統”,Dias的結論顛覆了已有的認識。比如十氫化鑭超導轉變溫度為零下13攝氏度,已經很高了;而Dias的镥氮氫材料中,镥:氫摩爾比不到3,遠遠低於十氫化鑭,其超導轉變溫度卻高於十氫化鑭。

苗茂生説,很難想像Dias的镥氮氫材料會成為一個電聲子耦合超導。基於電聲子耦合理論計算得出,這個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應該在十幾K。

他提示,高壓實驗是非常難做的實驗,樣品特別小,合成條件又很難達到非常均勻,加上信號測量的噪聲非常大,這些都是容易産生誤判的因素。

除了聞海虎團隊的論文外,近期還有數篇有關氫镥材料的類似研究發表。

更早的研究來自靳常青糰隊。3月9日,他們在arXiv發表研究稱,多氫化镥在218GPa的壓力下超導轉變溫度為71K(約-202攝氏度);當壓力釋放到181GPa時,超導轉變溫度降低到65K(約-208攝氏度)。這些超導轉變溫度都遠遠低於室溫。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程金光團隊于3月12日在arXiv發佈了另一項研究。儘管他們的材料沒有添加氮元素,但他們在高達7.7GPa的壓力下對二氫化镥的測量表明,溫度低至1.5K(約-272攝氏度)時沒有超導性。

三問“室溫超導”

1.什麼是“室溫超導”?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羅會仟先解釋了“超導現象”,他説:“超導是零電阻,沒有損耗,通電不會發熱。”通常情況下,電流從物體中穿過會産生消耗。如果物體的電阻越小,這個物體的導電性就越強。所謂超導現象,就是一種特殊“零電阻+完全抗磁性”物理現象。1911年春,荷蘭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驚喜地發現在零下269℃的環境中,汞的電阻降為零,他把這種現象稱為超導性。

然而,這些材料只能在超低溫下失去阻力,這限制了實際應用。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在室溫下工作的超導體。如果室溫超導研究被證實,那麼超導材料將可能在生産生活中得到大規模應用。

2.“室溫超導”會改變生活嗎?

“超導在很多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在城市電網裏面用來輸電的話,可以節省很多能源。超導還可以做高場磁體,應用到醫院的核磁共振的成像。”羅會仟告訴記者,“超導應用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的高溫超導磁懸浮。”

據新華每日電訊,世界第一台高溫超導高速磁懸浮列車就在四川成都正式亮相,由西南交通大學研發,其工作原理就是在列車底部安裝超導體,然後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使用液氮將其降溫到“高溫”(超導臨界溫度以下,約77K),在電磁鐵修建的軌道上運作。

如果美國團隊這一充滿爭議的“室溫超導”研究被證實,是否能夠投入大規模應用,改變人類的生活?

對此,羅會仟認為需要謹慎看待其商用未來前景。“大家不要盲目樂觀。室溫超導都實現了,是不是將來所有的能源方面,我都可以用上?不是的,因為只要它某一個關鍵參數不好用,我們就可能很難做到規模化的應用。”

羅會仟進一步解釋説:“可以很肯定地説,如果是基於今天這個高壓技術,它是絕對不可能有大規模應用。它不是單純一個臨界溫度的指標就夠了的。你光臨界溫度提高上去,材料其他的性質沒有跟上去的話,它也用不了。”他指出,即使降低了壓力,約有1萬個大氣壓的1GPa壓力對於實際應用仍是一項挑戰。

“如果將來我們(假設)把壓力撤掉,它這個材料依舊是穩定的,而且是室溫超導的,可能這個材料用途就很高了。所有的能夠用到電和磁的地方,我們都可以用上超導材料。”

3.“室溫超導”能夠帶來多高的商業利益?

“室溫超導”帶來的商業利益有多高?羅會仟表示,這一前景目前“沒法判斷”。“其實還遠著,至少從今天來看,它最多是有一些基礎研究的價值,只是證明我們有希望,但是希望要多久,其實可能是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有可能。我的判斷是,這個技術所謂的顛覆性,不會一下子來得那麼快。”他表示,基礎科研和應用科研差距很大,此項研究是基礎科研,意義在於探索和發現。

羅會仟長期從事高溫超導機理的基礎科研,目前已發表論文160余篇,他在鐵基超導體中的量子臨界、自旋共振、電子向列漲落等前沿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基於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感受,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如果你整天只盯著這個東西一定要有什麼用的話,對做基礎科研的科學家來説是非常痛苦的。”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