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中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保障糧食供給端牢中國飯碗”。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人的“飯碗”問題事關全球糧食安全。到如今,中國的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為470公斤以上,已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中國是如何“端穩飯碗”、如何打造“大國糧倉”的?
確保連年豐收
民以食為天,中國始終將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全力抓好糧食生産。近年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日益頻發的極端天氣,中國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碼”。
在“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基礎上,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實各地保障糧食安全主體責任,著力穩定糧食生産面積,推動發展農業科技,在一系列重農惠農的舉措之下,中國糧食生産克服了疫情、災害性天氣等重重挑戰,實現連年豐收。
2021年度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13657億斤(1斤為500克),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據中國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2022年秋糧收穫進展順利,目前已收穫超六成,全年糧食豐收有望。
做到“手中有糧”
抓好糧食生産、取得連年豐收的同時,中國對糧食儲備高度重視,全力打造“大國糧倉”。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糧食儲備規模和品種結構佈局更趨合理。規模上,中央儲備規模保持穩定,地方儲備規模進一步充實。品種上,政府糧食儲備品種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比例超過70%,京津滬渝等36個大中城市還建立了麵粉、大米等成品糧儲備。
據官方統計,從庫存來看,中央儲備糧規模保持穩定,地方儲備糧能夠滿足産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産銷平衡區4.5個月的市場供應,36個大中城市及市場易波動地區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成品糧油儲備。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近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準。
中國加強糧食儲備品種規模、結構和區域佈局,增強了糧食儲備應對突發事件、防範風險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管好“大國糧倉”
前述負責人表示,“大國糧倉”需要守好、管好、用好。中國在建立完善儲備體系的同時,還建立了一套流通、監管和應急保障體系。
流通方面,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糧食收購進展較為順利,年均收購量在8000億斤左右,沒有出現大範圍“賣糧難”和糧食搶購現象,産銷協作持續深化,國內迴圈更加通暢高效。
監管方面,綜合運用法律手段、科技手段構建違法違規行為“防火牆”,推動涉糧案件嚴查嚴處,根治糧食領域腐敗問題;連續四年開展中央儲備糧棉管理和中央事權糧食政策執行情況年度考核,強化內控治理,堅決守住管好“大國糧倉”。
應急保障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國52983個應急供應網點日供應能力達到160萬噸,形成由都市區“1小時”、周邊城市“3小時”、城市群“5小時”構成的“全國糧食135應急保障圈”,有效應對疫情大戰大考,確保糧食持續穩定供應。
促進全球糧安
近日,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警告稱,全球糧食危機持續加深,僅在2022年的前幾個月裏,全球饑餓人口就從2.82億激增到3.45億,世界可能再次面臨創紀錄的饑餓年。
當前全球仍面臨著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中國在保障本國糧食安全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持續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的合作,深入推進糧食領域南南合作,通過會議研討、專家諮詢、能力培訓、交流互訪等方式,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在糧食倉儲體系管理、産後節糧減損、促進小農戶與市場銜接等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準,為提高全球糧食安全水準、改善全球營養狀況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化糧食經貿合作,與世界各國共同保障世界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