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放下官架子才有好樣子

《中國紀檢監察報》在“從典型案例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表現形式”一文指出,“官不大,官架子不小”“身在基層卻缺少為民情懷”“自己的事情穿心過,人家的事情風吹過”……現實中,個別幹部缺乏工作激情,毫無自律意識,存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時甚至連“鐘”也不撞的消極懈怠思想。

架子,本指器物的支架,後來用於比喻顯示于外的氣派、排場等。官架子,隔開了領導與人民群眾的距離,這與器物的支架很像,所以後來語言中産生了“官架子”。

“心繫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回顧過去,我們的黨從最初只有50多名黨員,發展壯大到世界第一執政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始終與人民群眾“心相依,情相連”、“同呼吸,共命運”。

然而現在我們有的幹部,有了一官半職,就開始“擺譜”。他們往往在眾人的前呼後擁之下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忘乎所以,走到哪都要講排場,講規格,講檔次。甚至有人還錯誤地認為:當領導幹部要有點“架子”,才能在群眾中樹立起威信。

“官架子”像一堵無形的墻,橫在幹群之間,縱使面對面,心卻很遙遠。要知道,老百姓對這些成天端著架子、哼著官腔的幹部是十二分的看不順眼的,是不會得到認可的。古往今來,凡是能得到群眾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都是沒有“官架子”的人。“官位再大,架子不大,官位再大,不叫人怕”——這樣的官才是老百姓喜歡的官,貼心的官。

如何才能去掉“官架子”?首先是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群眾答應不答應”標準作為衡量我們工作的尺度。作為領導幹部,要擺正公僕位置,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挂在心上,經常深入到群眾之中,千方百計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斷加深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更關鍵的是,除了組織部門必要的考察外,要把基層幹部的上下權交給民意,讓群眾來評判,讓幹部們找準定位,不能擺、也不敢擺架子,進而將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文/王與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