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主食健康嗎? 專家解讀吃的“秘密”

發佈時間: 2017-04-06 10:00:46   |  來源: 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馬鈴薯能“勝任”主糧角色嗎?

  前年,農業部宣佈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至2020年,馬鈴薯産量的50%要作為食品進行消費。馬鈴薯將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以外的,第四大主糧。過去一直以“蔬菜”的身份示人的馬鈴薯,怎麼就成了主糧作物了呢?其營養成分含量能夠“勝任”主糧的角色嗎?

  蔣彤解釋,這一戰略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馬鈴薯每公頃産量要比水稻等高,同時其耗水量又相對較少。此外,在馬鈴薯種植的整個過程中,需要人的參與很少,可以機械化耕作。“綜上,不是説‘食物危機’要來了,而是馬鈴薯非常適合作為主糧推廣。”

  但“馬鈴薯主糧化”容易實現嗎?蔣彤認為,至少還需要非常漫長的過程。“最明顯的一點,現在市面上馬鈴薯澱粉比普通的小麥澱粉要貴,這是由於其製作成本較高,給它的推廣帶來了難度。”蔣彤認為,目前“馬鈴薯主糧化”對百姓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什麼時候産生影響呢?當你發現超市裏馬鈴薯澱粉與小麥粉價格持平,甚至更低的時候,這種影響會逐步顯現出來。到時候,咱們可能吃的就是馬鈴薯粉做成的饅頭啦。”

  而從營養成分上,蔣彤表示,“馬鈴薯很不錯”。除此之外,它與白麵、白米飯比還有更突出的優勢:“馬鈴薯中含有氨基酸等物質,經過烹調之後,會發出鮮味,在口味、口感上,比之其他主糧甚至更佳。”

  斷主食就能減肥嗎?

  許多減肥的人認為,控制主食,就能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這是真的嗎?蔣彤解釋,事實上,就算控制了主食,也沒有完全阻斷碳水化合物在其他地方的補給,因為現在的食物之中,除了調味料以外,幾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碳水化合物,“連蔬菜也不例外,只是含量多少的問題。”

  蔣彤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減肥就將某一類食物“一棍子打死”,“大的方法上,先要了解食物含有的熱量情況。這對於存在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徵問題的人群來説尤其重要,保持總量的平衡是原則。”

  比如,米和面含有的熱量就是不同的,過去有句老話“三十里米,五十里面”,説的就是這個道理。100克熟米飯中含有熱量116大卡,而100克面中則含有熱量280大卡,比米飯高了一倍還多。“有的專家説,米熱量比面高,這是按生米、生面來計算的,一般我們以食物烹飪完成後計算,麵條絕對比米飯熱量更高。”因此,熱量高的食物得少吃,熱量稍低的可以多吃些,“前幾年推行的‘食物交換份’就是這個道理。”

  蔣彤告訴記者,男性和女性由於性別和結構特點不同,每天需要的能量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説,男性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為400克,女性則每天需要300克。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三個功能,首先是供能,“沒有能量就沒有力氣”;其次,讓胃有飽腹感,“尤其是糖類中的膳食纖維,由於其不可溶性的特點而具有很強的飽腹感”;第三是構成細胞,參與脂代謝,維持腦細胞的運作等。(記者 孫樂琪)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