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辦醫: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
發佈時間: 2015-05-18 15:39:37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重點: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
在過往很長時間裏,儘管公開的政策面上未見“醫療産業化”的提法,但城市公立醫院普遍被當作經營單位賦予了創收要求,形成了一種逐利機制則是事實。為了達到逐利的目標,公立醫院普遍實行了“以藥養醫”的制度,醫院可以對藥品加成銷售給病患者,醫生為了創收普遍推行小病大治的手法。但與此同時,為了控制醫保基金的膨脹,國家又將大量貴重藥品排除在醫保範圍之外。正是這種雙重壓力,導致群眾陷入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困境。
因此,破除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理所當然地成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一個重點,這也是體現政府辦醫原則的一個具體的改革目標。為此,指導意見要求公立醫院建立起新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在這方面,指導意見制定了比較細緻的改革目標,比如,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院要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要減少藥品和醫用耗材流通環節,規範流通經營和企業自主定價行為。要經科學測算,在降低藥品、醫用耗材費用和取消藥品加成的同時,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合理調整提升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特別是診療、手術、護理、床位、中醫等服務項目價格。要改革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減少按項目定價的醫療服務項目數量,積極探索按病種、按服務單元定價。通過這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公立醫院的藥品、醫療服務價格有望規範,隨意加價的行為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當然,公立醫院之所以會産生逐利機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提高醫護人員收入,而在破除了這種逐利機制後,有可能會降低他們的收入,從而影響到醫療服務。為此,指導意見也提出,要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一方面,要完善績效工資制度,公立醫院通過科學的績效考核自主進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關鍵崗位以及支援基層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完善公立醫院用藥管理,嚴格控制高值醫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醫院的藥品、耗材、大型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通過這些制度的落實,可以讓醫護人員保持體面收入,心無旁騖地提供讓病患者滿意的醫療服務。
難點:政府投入要有保障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政府辦醫原則,要求破除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這既明確了政府對群眾醫療的兜底保障責任,也明確了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在這樣一種機制建立完善以後,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望得到緩解,群眾可以享受到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但是,正像指導意見指出的,公立醫院改革是一項長期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當前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政府需要對醫療事業進行足夠的投入。在這同時,隨著群眾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指導意見也表示要逐步擴大醫保範圍,這就意味著醫保基金的支出將增加。儘管指導意見對此作出了安排,但在我國經濟增速趨緩,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的大背景下,政府能否保證財政投入到位,將直接關係到這項改革的成敗。在以往推行的醫改中,事實上對政府投入也有要求,但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常常由於政府財政投入的不足,導致醫改出現了曲折。
因此,要讓公立醫院改革收到實效,關鍵在於明確並且落實政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各級政府對於政府辦醫要有明確的使命感,而不能藉口市場化採取拖延對策。同時,政府對醫療事業的投入也要建立保障機制,納入政府預算後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為民眾建立起“長治久安”的政府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