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滾動新聞

大醫院人滿為患 社區醫院能否緩解看病難?

發佈時間: 2015-04-14 09:59:08   |  來源: 南方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反方 社區醫院需要先升級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觀,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仍較普遍。今年1月,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電話隨機訪問了1000位廣州市民,調查顯示,過半數受訪市民近一年內曾去附近的社區醫院看病。對於醫生的診療水準,四成人表示“滿意”;但對於“診療、檢查設備”,僅有25%的人表示“滿意”;對於“藥品種類”的滿意度更低至15%。

  調查還發現,61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經常去社區醫院看病者有25%,即四個老人中就有一個,可見老年人對社區醫療服務需求較大。然而,老年人對社區醫院的具體服務滿意水準不高,在各年齡人群中靠後。尤其是對“藥品種類”,不滿意度為34%,明顯超過滿意度的23%;對“診療、檢查設備”評價也較低,不滿意度為25%,超過滿意度的21%。課題組認為,當前社區醫院,缺少藥物、缺少檢查,難留住好醫生的情況相當普遍。

  “提高社區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重點在於缺什麼補什麼。”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撰文指出,投保者對基層醫療機構不信任,原因很多。其中,人們將看病也當作一種“消費”,而“消費”首先就是要求環境好。可是,目前廣州各“小點”的條件參差不齊,只有加強建設,使“小點”全面“達標”,才能通過民眾“消費”的第一關。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秋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從制度角度講,病人上移涌入大醫院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能力建設跟不上,二是醫保的經濟杠桿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三是基層醫改和公立醫院改革沒有配套起來。

  陳秋霖建議,首先要解決好人才問題,要讓老百姓相信去社區醫院能看好病。短期內,要想辦法讓高水準的醫生願意到基層去,可以繼續探索醫聯體、鼓勵有資質的醫生自己開診所等方式;長期看,則要加強全科醫生的規範化培訓,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工作者待遇,在職稱晉陞、業務進修等方面作出政策和制度安排,吸引人、留住人。

  ◆記者點評 提高基層實力是關鍵

  如今,一張醫保卡自由選擇,捨近求遠找大醫院,成為許多居民的就醫習慣。這與人們的就醫理唸有關,多數人認為大醫院的診治水準較高,因此在可以自由選擇醫療機構和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常更傾向於到大醫院就診,哪怕只是普通病和常見病。這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追根溯源,是社區醫院未能實現分流功效。只有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實力,讓老百姓放心,才會有更多的人心甘情願留在社區首診。

 

   上一頁   1   2